一、题目和背景信息
登记号 |
CTR20251149 |
相关登记号 |
|
药物名称 |
苁蓉总苷胶囊
曾用名:
|
药物类型 |
中药/天然药物
|
临床申请受理号
|
企业选择不公示
|
适应症 |
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 |
试验专业题目 |
苁蓉总苷胶囊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髓海不足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 |
试验通俗题目 |
苁蓉总苷胶囊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髓海不足证)Ⅱ期临床试验 |
试验方案编号 |
KYZY-CRZG-Ⅱ-202409 |
方案最新版本号
|
V1.0
|
版本日期: |
2024-12-27 |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
否 |
二、申请人信息
三、临床试验信息
1、试验目的
探索苁蓉总苷胶囊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髓海不足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试验设计
试验分类 |
安全性和有效性
|
试验分期 |
II期
|
设计类型 |
平行分组
|
随机化 |
随机化
|
盲法 |
双盲
|
试验范围 |
国内试验
|
3、受试者信息
年龄 |
50岁(最小年龄)至
85岁(最大年龄)
|
性别 |
男+女
|
健康受试者 |
无
|
入选标准 |
1
|
符合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NIA-AA)的很可能AD的核心临床诊断标准(2018);
|
2
|
病情程度为轻、中度的AD患者,11分≤MMSE总分≤24分(若受试者小学文化程度,11分≤MMSE总分≤22分);如果基线期与筛选期比较,受试者MMSE评分升高或降低>2分,若要继续参加硏究则必须和本硏究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诊断复核小组讨论。以排除不易区分药物疗效的受试者,以及可能的诊断错误的入组患者;
|
3
|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为1或2分;
|
4
|
中医辨证属髓海不足证;
|
5
|
年龄50-85周岁(包含两端),性别不限;
|
6
|
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有能力完成方案规定的认知能力测定和其他测试;
|
7
|
记忆减退至少12个月,并有进行性加重趋势;
|
8
|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总分≤10分;
|
9
|
哈金斯缺血量表(HIS)总分≤4分;
|
10
|
筛选时做头颅MRI平扫和斜冠状位海马扫描检查,脑白质病变区域小于白质总量的25%(Fazeca scale for WM lesions评级≤1级,轻度脑白质病变),直径大于1.5cm的腔隙性梗死灶少于或等于2个,无关键部位如丘脑、海马、内嗅皮质、旁嗅皮质、皮质和皮质下灰质核团的腔梗灶,MRI显示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最大(MTA-score≥2级);
|
11
|
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
12
|
受试者应有稳定可靠的看护者,或者至少能够与看护者频繁联系(每周至少4日,每日至少2小时),看护者将辅助患者参与研究全过程。看护者必须陪伴受试者参加研究访视,并且必须与患者有充分的互动与交流以便为NPI、ADCS-ADL、CIBIC-PLUS、CDR等量表评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13
|
在实施与方案有关的操作或者检查前,受试者必须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如果由于认知能力受限不能签署,则受试者签字处允许留空,并说明原因,由法定监护人在原因说明处签字,同时法定监护人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
|
排除标准 |
1
|
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血管性痴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艾滋病、梅毒等)、克-雅氏病、亨廷顿舞蹈症和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额颞叶变性、脑外伤性痴呆、其他理化因素(如:药物中毒、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重要的躯体疾病(如肝性脑病、肺性脑病、透析性脑病、缺氧性脑病、脑炎、脑外伤等)、颅内占位性病变(如:硬膜下血肿、交通性脑积水、脑肿瘤)、内分泌系统病变(如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以及维生素或其他元素缺乏引起的痴呆;
|
2
|
影像学上存在病灶提示非AD的其他疾病患者(如大面积脑梗死、关键部位脑梗死、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中重度白质病变、脑出血、脑积水等);
|
3
|
精神病患者,根据DSM-V标准,包括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重性抑郁或谵妄;
|
4
|
曾患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视神经脊髓炎、帕金森病、癫痫等);
|
5
|
存在异常实验室指标:乙肝两对半指标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和乙肝e抗原HBe Ag和/或乙肝核心抗体Hbc Ab阳性且肝炎处于活动期,肝功能(ALT、AST)超过正常范围上限1.2倍,血清肌酐(Cr)超过正常范围上限1.2倍,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小于研究中心实验室正常范围下限,空腹血糖值超过正常范围上限的1.2倍;
|
6
|
有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
7
|
有不稳定或严重的心、肺、肝、肾、造血系统疾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不能控制的哮喘、活动性胃出血、癌症、机械性肠梗阻、骨髓移植史等);休息10分钟后静息心率<55次/分钟,测定QTc(QTc B(Bazett’s校正值)或QTc F(Fridericia’s校正值))≥450msec(有束支传导阻滞者,QTc≥480msec,并由专科医师协助判断),存在研究者判断不宜入组的心电图异常;
|
8
|
存在视、听障碍不能完成神经心理测验和量表评定;
|
9
|
酒精滥用或药物滥用者;
|
10
|
目前正使用且不能停用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者;
|
11
|
过敏体质,如对两种或以上药物或食物过敏者,或已知对本研究用药物所含成份过敏者;
|
12
|
本研究筛查访视前30天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非药物干预性临床研究除外),或本研究期间计划参加其它临床试验;
|
13
|
妊娠、哺乳或计划妊娠的女性,或有生育能力且未使用高效避孕措施的女性;
|
14
|
由于任何理由,研究人员认为该受试者不可能完成本研究;
|
15
|
受试者为参加研究的研究者、研究中心人员、研究合同组织或申办方相关人员的直接亲属或雇员。
|
|
4、试验分组
试验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苁蓉总苷胶囊
英文通用名:无
商品名称:无
|
剂型:胶囊剂
规格:0.3g/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用药时程:连续给药24周
|
|
对照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苁蓉总苷胶囊模拟剂
英文通用名:无
商品名称:无
|
剂型:胶囊剂
规格:0.3g/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用药时程:连续给药24周
|
|
5、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不良事件/不良反应 |
随时记录 |
安全性指标
|
2 |
认知功能:用药后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子量表(ADAS-cog/11)评分较基线的变化 |
用药前至用药后24周 |
有效性指标
|
|
次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日常功能:用药后阿尔茨海默病协同研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CS-ADL)评分较基线的变化; |
用药前至用药后24周 |
有效性指标
|
2 |
总体疗效评价:用药后临床医师访视印象变化量表(CIBIC-plu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 |
用药前至用药后24周 |
有效性指标
|
3 |
认知和日常功能复合评价:用药后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SB)评分较基线的变化; |
用药前至用药后24周 |
有效性指标
|
4 |
用药后阿尔茨海默病生命质量测评量表(QOL-AD)评分较基线的变化; |
用药前至用药后24周 |
有效性指标
|
5 |
用药后神经精神量表(NPI)评分较基线的变化; |
用药前至用药后24周 |
有效性指标
|
6 |
用药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基线的变化。 |
用药前至用药后24周 |
有效性指标
|
7 |
生命体征,体格检查 |
用药前至停药后4周 |
安全性指标
|
8 |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四项、凝血功能等 |
用药前至停药后4周 |
安全性指标
|
9 |
心电图 |
用药前至停药后4周 |
安全性指标
|
|
6、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MC)
无
7、是否购买保险
无
四、研究者信息
1、主要研究者信息
1 |
姓名 |
李文涛 |
学位 |
中医内科学博士 |
职称 |
主任医师 |
电话 |
13331882730 |
Email |
Lwt1132@163.com |
邮政地址 |
上海市-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274号 |
邮编 |
200040 |
单位名称 |
上海市中医医院 |
2、各参加机构信息
序号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或地区 |
省(州) |
城市 |
1 |
上海市中医医院 |
李文涛 |
中国 |
上海市 |
上海市 |
2 |
嘉兴市第二医院 |
张晓玲 |
中国 |
浙江省 |
嘉兴市 |
3 |
连云港市中医院 |
马先军 |
中国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4 |
苏州市中医医院 |
钱惠峰 |
中国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五、伦理委员会信息
序号 |
名称 |
审查结论 |
批准日期/备案日期 |
1 |
上海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5-02-28 |
六、试验状态信息
1、试验状态
进行中
(招募中)
2、试验人数
目标入组人数 |
国内: 136 ;
|
已入组人数 |
国内: 0 ;
|
实际入组总人数 |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3、受试者招募及试验完成日期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
国内:2025-04-14;
|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试验完成日期
|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七、临床试验结果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