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和背景信息
登记号 |
CTR20243096 |
相关登记号 |
|
药物名称 |
多塔利单抗
|
药物类型 |
生物制品
|
临床申请受理号
|
企业选择不公示
|
适应症 |
直肠癌 |
试验专业题目 |
一项在中国未经治疗的II/III期dMMR/MSI-H局部晚期直肠癌受试者中开展的Dostarlimab单药治疗II期、单臂、开放性研究 |
试验通俗题目 |
在中国未经治疗的dMMR/MSI-H局部晚期直肠癌受试者中开展的Dostarlimab 单药治疗研究 |
试验方案编号 |
221972 |
方案最新版本号
|
方案终版
|
版本日期: |
2024-03-27 |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
否 |
二、申请人信息
三、临床试验信息
1、试验目的
主要 :在既往未经治疗的Ⅱ/Ⅲ期(局部晚期)dMMR/MSI-H直肠癌受试者中评价Dostarlimab的疗效:通过ICR评估的cCR12,定义为cCR维持12个月。12个月的时间段从研究药物末次给药后的首次疾病评估起(通过ICR证明cCR)。
关键次要 :在既往未经治疗的Ⅱ/Ⅲ期(局部晚期)dMMR/MSI-H直肠癌受试者中进一步评价Dostarlimab的疗效
通过ICR评估的cCR24,定义为cCR维持24个月。24个月的时间段从研究药物末次给药后的首次疾病评估起(通过ICR证明cCR)。
通过ICR评估的cCR36,定义为cCR维持36个月。36个月的时间段从研究药物末次给药后的首次疾病评估起(通过ICR证明cCR)。
研究者评估确定的EFS3,定义为研究者在研究药物首次给药后3年评估确定存活且不存在1)导致无法手术的疾病进展,2)局部复发,以及3)远处复发。
2、试验设计
试验分类 |
安全性和有效性
|
试验分期 |
II期
|
设计类型 |
单臂试验
|
随机化 |
非随机化
|
盲法 |
开放
|
试验范围 |
国内试验
|
3、受试者信息
年龄 |
18岁(最小年龄)至
无上限
(最大年龄)
|
性别 |
男+女
|
健康受试者 |
无
|
入选标准 |
1
|
有组织学证实的II至III期(T3-T4、N0或任何T、N+)局部晚期直肠腺癌。
|
2
|
有影像学和内镜可评价的疾病。
|
3
|
受试者的肿瘤经中心实验室评估可归类为 dMMR 或 MSI-H。
|
|
排除标准 |
1
|
有远处转移性疾病。
|
2
|
既往接受过直肠癌的放疗、系统治疗或手术治疗。
|
3
|
有已知的其他恶性肿瘤,且该肿瘤在过去2年内进展或需要积极治疗。
|
4
|
患有活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且该疾病在过去2年中需要系统治疗。
|
5
|
既往免疫治疗时经历过以下任何一种情况:≥3级的任何irAE、任何级别的免疫相关严重神经系统事件(例如,肌无力综合征/重症肌无力、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或横贯性脊髓炎)、任何级别的剥脱性皮炎(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或DRESS综合征)或任何级别的心肌炎。无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异常无需排除。
|
6
|
有任何间质性肺病或肺部炎症病史。
|
7
|
已接受或计划接受器官或使用供体干细胞的干细胞移植(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
|
8
|
对嵌合、全人源或人源化抗体、融合蛋白有严重过敏和/或过敏反应史,或对Dostarlimab或其辅料有过敏史。
|
|
4、试验分组
试验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多塔利单抗
英文通用名:Dostarlimab
商品名称:NA
|
剂型:注射剂
规格:50 mg/mL,给药体积为10 mL
用法用量:经30分钟静脉输注给药,剂量为500 mg Q3W
用药时程:从第1周期开始,在每个21天周期的第1天在研究中心给予研究药物,共9次给药。
|
2
|
中文通用名:NA
英文通用名:Dostarlimab
商品名称:NA
|
剂型:注射剂
规格:50 mg/mL,给药体积为10 mL
用法用量:经30分钟静脉输注给药,剂量为500 mg Q3W
用药时程:从第1周期开始,在每个21天周期的第1天在研究中心给予研究药物,共9次给药。
|
|
对照药 |
|
5、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cCR12(第12个月时持续的完全临床缓解) |
通过ICR(独立中心审查)评估的cCR12,定义为cCR维持12个月。12个月的时间段从研究药物末次给药后的首次疾病评估起(通过ICR证明cCR)。 |
有效性指标
|
|
次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cCR24(第24个月时持续的完全临床缓解) |
通过ICR评估的cCR24,定义为cCR维持24个月。24个月的时间段从研究药物末次给药后的首次疾病评估起(通过ICR证明cCR)。 |
有效性指标
|
2 |
cCR36(第36个月时持续的完全临床缓解) |
通过ICR评估的cCR36,定义为cCR维持36个月 。36个月的时间段从研究药物末次给药后的首次疾病评估起(通过ICR证明cCR)。 |
有效性指标
|
3 |
EFS3 (3年无事件生存期) |
研究者评估确定的EFS3,定义为研究者在研究药物首次给药后3年评估确定存活且不存在1)导致无法手术的疾病进展,2)局部复发,以及3)远处复发。 |
有效性指标
|
4 |
AE、SAE、irAE和导致死亡或研究药物停药的AE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
从受试者同意参与研究之时起记录,直至生存随访结束。 |
安全性指标
|
|
6、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MC)
无
7、是否购买保险
有
四、研究者信息
1、主要研究者信息
1 |
姓名 |
徐瑞华 |
学位 |
医学博士 |
职称 |
主任医师 |
电话 |
13922206676 |
Email |
xurh@sysucc.org.cn |
邮政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651号 |
邮编 |
510000 |
单位名称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2、各参加机构信息
序号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或地区 |
省(州) |
城市 |
1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徐瑞华 |
中国 |
广东省 |
广州市 |
2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丁克峰 |
中国 |
浙江省 |
杭州市 |
3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彭俊杰 |
中国 |
上海市 |
上海市 |
4 |
云南省肿瘤医院 |
董坚 |
中国 |
云南省 |
昆明市 |
5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许剑民 |
中国 |
上海市 |
上海市 |
6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王亚旭 |
中国 |
重庆市 |
重庆市 |
7 |
湖南省肿瘤医院 |
胡英斌 |
中国 |
湖南省 |
长沙市 |
8 |
山西省肿瘤医院 |
刘海义 |
中国 |
山西省 |
太原市 |
9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白玉贤 |
中国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10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
邓艳红 |
中国 |
广东省 |
广州市 |
11 |
河南省肿瘤医院 |
万相斌 |
中国 |
河南省 |
郑州市 |
12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 |
孙燕来 |
中国 |
山东省 |
济南市 |
13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邱萌 |
中国 |
四川省 |
成都市 |
14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宋章法 |
中国 |
浙江省 |
杭州市 |
15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吴国生 |
中国 |
浙江省 |
杭州市 |
五、伦理委员会信息
序号 |
名称 |
审查结论 |
批准日期/备案日期 |
1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4-06-26 |
六、试验状态信息
1、试验状态
进行中
(招募中)
2、试验人数
目标入组人数 |
国内: 23 ;
|
已入组人数 |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实际入组总人数 |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3、受试者招募及试验完成日期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
国内:2024-10-17;
|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试验完成日期
|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七、临床试验结果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