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和背景信息
登记号 |
CTR20242469 |
相关登记号 |
|
药物名称 |
松针正脑颗粒
曾用名:
|
药物类型 |
中药/天然药物
|
临床申请受理号
|
CXZL2300067
|
适应症 |
偏头痛中医辨证属瘀血阻络证 |
试验专业题目 |
评价松针正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瘀血阻络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 |
试验通俗题目 |
松针正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瘀血阻络证)Ⅱ期临床试验 |
试验方案编号 |
SZZN-Ⅱ-2024-01 |
方案最新版本号
|
1.1
|
版本日期: |
2024-06-03 |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
否 |
二、申请人信息
三、临床试验信息
1、试验目的
探索性评价松针正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瘀血阻络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确证性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2、试验设计
试验分类 |
安全性和有效性
|
试验分期 |
II期
|
设计类型 |
平行分组
|
随机化 |
随机化
|
盲法 |
双盲
|
试验范围 |
国内试验
|
3、受试者信息
年龄 |
18岁(最小年龄)至
65岁(最大年龄)
|
性别 |
男+女
|
健康受试者 |
无
|
入选标准 |
1
|
(1) 符合西医无先兆偏头痛或有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
|
2
|
(2) 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络证;
|
3
|
(3) 年龄18~65周岁(含边界值),性别不限;
|
4
|
(4) 偏头痛发病年龄在50岁之前;
|
5
|
(5) 偏头痛病史≥1年;
|
6
|
(6) 在筛选访视前的3个月内,每月偏头痛发作天数为3~15日(不含15);
|
7
|
(7) 导入期至少记录了24天的头痛日记数据;
|
8
|
(8) 入组前4周内偏头痛发作天数为3~15日(不含15),且至少有2个偏头痛日VRS评分≥7分或3个偏头痛日VRS评分≥4分;
|
9
|
(9) 自愿参加本项临床试验,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
|
排除标准 |
1
|
(1) 其他原发性头痛,如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
|
2
|
(2) 各类继发性头痛,如源于头颈部损伤的头痛、源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头痛(如高血压性头痛等)、源于非血管性颅内急性的头痛、卵圆孔未闭引起的偏头痛等;
|
3
|
(3) 特殊类型的偏头痛,如眼肌麻痹型偏头痛,青光眼、视网膜等眼疾所致的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单纯月经性偏头痛等;
|
4
|
(4) 长期服止痛药或止痛药依赖(入组前28天内服用止痛药超过10天或使用量超过说明书规定);
|
5
|
(5) 筛选前2周或导入期28天内服用过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中药或化药,如5-HT受体拮抗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抗癫痫剂、抗焦虑剂、抗抑郁剂等(方案允许的合并治疗和应急药物除外);
|
6
|
(6) 已知对本药成分过敏;
|
7
|
(7) 合并高血压但经药物稳定治疗后血压仍控制不佳者(控制不佳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
8
|
(8) 肝、肾功能检查异常(ALT、AST>1.5倍正常参考值上限,Scr>正常参考值上限);
|
9
|
(9) 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或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恶性肿瘤、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消化道系统疾病或其它系统严重或进行性疾病;
|
10
|
(10) 患有出血倾向基础疾病的患者(FIB<1g/L,或PT延长≥3s,或APTT延长≥10s,或TT>2.5倍正常参考值上限,或PLT<100×109/L);
|
11
|
(11) 病史显示患有重大精神疾病,如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或其他严重的心境或焦虑障碍或HADS量表焦虑或抑郁两个分量表的分值为≥15分,或研究者判断需要接受药物治疗的抑郁、焦虑者;
|
12
|
(12) 合并有神经、精神疾患而无法合作或不愿合作;
|
13
|
(13) 合并有鼻炎、鼻窦炎等鼻源性疾病,研究者判断合并疼痛症状影响疗效评价;
|
14
|
(14) 妊娠、哺乳期妇女或近期有生育计划;
|
15
|
(15) 试验前 3个月参加过其它干预性临床试验;
|
16
|
(16) 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史;
|
17
|
(17) 研究者认为不适宜参加本项临床试验者。
|
|
4、试验分组
试验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松针正脑颗粒
英文通用名:无
商品名称:无
|
剂型:颗粒剂
规格:2.5g
用法用量:高剂量组:口服。一次3袋(松针正脑颗粒3袋),一日3次。
用药时程:12周
|
2
|
中文通用名:松针正脑颗粒
英文通用名:无
商品名称:无
|
剂型:颗粒剂
规格:2.5g
用法用量:低剂量组:口服。一次3袋(松针正脑颗粒2袋、松针正脑颗粒模拟剂1袋),一日3次。
用药时程:12周
|
|
对照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松针正脑颗粒模拟剂
英文通用名:无
商品名称:无
|
剂型:颗粒剂
规格:2.5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袋(松针正脑颗粒模拟剂3袋),一日3次。
用药时程:12周
|
|
5、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偏头痛天数较基线的变化 |
治疗第1-4周、5-8周和9-12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
次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偏头痛持续时间(小时数)较基线的变化 |
治疗第1-4周、5-8周和9-12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2 |
偏头痛周平均天数较基线的变化 |
治疗12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3 |
中重度偏头痛发生的天数较基线的变化 |
治疗第1-4周、5-8周和9-12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4 |
偏头痛天数相较于基线减少至少50%的受试者比例 |
治疗第1-4周、5-8周和9-12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5 |
偏头痛发作次数较基线的变化 |
治疗第1-4周、5-8周和9-12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6 |
使用偏头痛急性治疗药物种类、天数、次数和剂量较基线的变化 |
治疗第1-4周、5-8周和9-12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7 |
VR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 |
治疗第1-4周、5-8周和9-12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8 |
伴随症状评分较基线的变化 |
治疗第1-4周、5-8周和9-12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9 |
HIT-6量表评分较基线的变化 |
治疗第4周、8周和12周时 |
有效性指标
|
10 |
中医单项症状评分和症状总分较基线的变化 |
治疗第4周、8周和12周时 |
有效性指标
|
11 |
中医证候疗效 |
治疗第4周、8周和12周时 |
有效性指标
|
12 |
HADS量表评分较基线的变化 |
治疗第4周、8周和12周时 |
有效性指标
|
13 |
不良事件、生命体征、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沉渣镜检、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十二导联心电图 |
用药前至给药后12周 |
安全性指标
|
|
6、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MC)
无
7、是否购买保险
有
四、研究者信息
1、主要研究者信息
1 |
姓名 |
张允岭 |
学位 |
中医学硕士 |
职称 |
主任医师 |
电话 |
010-62835649 |
Email |
xiyuan5649@126.com |
邮政地址 |
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西苑操场1号 |
邮编 |
100091 |
单位名称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
2、各参加机构信息
序号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或地区 |
省(州) |
城市 |
1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
张允岭 |
中国 |
北京市 |
北京市 |
2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张淼 |
中国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3 |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
邢付强 |
中国 |
河南省 |
洛阳市 |
4 |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
王辉 |
中国 |
河北省 |
保定市 |
5 |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
张震中 |
中国 |
浙江省 |
杭州市 |
6 |
江苏省中医院 |
吴明华 |
中国 |
江苏省 |
南京市 |
7 |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刘红梅 |
中国 |
山西省 |
太原市 |
8 |
深圳市中医院 |
秦秀德 |
中国 |
广东省 |
深圳市 |
9 |
河北省中医院 |
苏志伟 |
中国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五、伦理委员会信息
序号 |
名称 |
审查结论 |
批准日期/备案日期 |
1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4-06-12 |
六、试验状态信息
1、试验状态
进行中
(招募中)
2、试验人数
目标入组人数 |
国内: 180 ;
|
已入组人数 |
国内: 81 ;
|
实际入组总人数 |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3、受试者招募及试验完成日期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
国内:2024-08-08;
|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
国内:2024-09-06;
|
试验完成日期
|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七、临床试验结果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