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双盲治疗期第4、8周一周内VAS评分均值较基线期一周内VAS评分均值的变化 |
双盲治疗期第4&8周、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2 |
双盲治疗期第4、8、12周一周内平均每日疼痛发作次数较基线期一周内每日疼痛发作次数均值的变化 |
双盲治疗期第4&8&12周、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3 |
双盲治疗期第4、8、12周一周内持续疼痛受试者平均每天疼痛持续时间较基线期一周内每天疼痛持续时间均值的变化 |
双盲治疗期第4&8&12周、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4 |
双盲治疗期第4、12周时,试验组相比安慰剂对患者疼痛的整体变化印象的影响 |
双盲治疗期第4&12周 |
有效性指标
|
5 |
双盲治疗期第4、8、12周一周内VAS评分均值较基线期一周内VAS评分均值降低≥50%和≥30%受试者的比例 |
双盲治疗期第4&8&12周、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6 |
双盲治疗期第4、8、12周时,试验组相比安慰剂调整背景治疗药物的受试者比例 |
双盲治疗期第4&8&12周 |
有效性指标
|
7 |
双盲治疗期12周内试验组相比安慰剂对受试者接受补救治疗用药次数的影响 |
双盲治疗期12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8 |
双盲治疗期第4、12周时,试验组相比安慰剂对简短36项问卷评分较基线SF-36评分变化的影响 |
双盲治疗期第4&12周、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9 |
双盲治疗期第4、12周时,试验组相比安慰剂对平均每日睡眠干扰评分较基线期一周内DSIS评分均值变化的影响 |
双盲治疗期第4&12周、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10 |
双盲治疗期第4、12周时,试验组相比安慰剂对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较基线HAMA/HAMD评分变化的影响 |
双盲治疗期第4&12周、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11 |
延长期继续观察单次疗效持续时间的受试者,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一周内VAS评分均值较基线期一周内VAS评分均值的变化情况 |
延长期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12 |
延长期增加给药的受试者,每次给药后每4周直到下次给药前或完成研究,一周内的VAS评分均值较基线期一周内的VAS评分均值的变化情况 |
延长期给药后每4周直到下次给药前或完成研究、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13 |
延长期继续观察单次疗效持续的受试者,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一周内平均每日疼痛发作次数较基线期一周内每日疼痛发作次数均值的变化情况 |
延长期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14 |
延长期增加给药的受试者,每次给药后每4周直到下次给药前或完成研究,一周内的平均每日疼痛发作次数较基线期一周内的每日疼痛发作次数均值的变化情况 |
延长期给药后每4周直到下次给药前或完成研究、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15 |
延长期继续观察单次疗效持续的受试者,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一周内持续疼痛受试者平均每天疼痛持续时间较基线期一周内每天疼痛持续时间均值的变化情况 |
延长期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16 |
延长期增加给药的受试者,每次给药后每4周直到下次给药前或完成研究,一周内持续疼痛受试者平均每天疼痛持续时间较基线期一周内每天疼痛持续时间均值的变化情况 |
延长期给药后每4周直到下次给药前或完成研究、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17 |
延长期继续观察单次疗效持续的受试者,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时PGIC评分的变化情况 |
延长期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18 |
延长期增加给药的受试者,每次给药后第4周和12周PGIC评分的变化情况 |
延长期给药后每4&12周 |
有效性指标
|
19 |
延长期继续观察单次疗效持续的受试者,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一周内VAS评分均值较基线期一周内VAS评分均值降低≥50%和≥30%受试者的比例 |
延长期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20 |
延长期增加给药的受试者,每次给药后每4周直到下次给药前或完成研究,一周内的VAS评分均值较基线期一周内的VAS评分均值降低≥50%和≥30%受试者的比例 |
延长期给药后每4周直到下次给药前或完成研究、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21 |
延长期继续观察单次疗效持续的受试者,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调整背景治疗药物的受试者比例 |
延长期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 |
有效性指标
|
22 |
延长期增加给药的受试者,每次给药后第4、8、12周,调整背景治疗药物的受试者比例 |
延长期给药后每4&8&12周 |
有效性指标
|
23 |
52周内受试者接受补救治疗的用药次数 |
52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24 |
延长期继续观察单次疗效持续的受试者,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SF-36评分较基线SF-36评分的变化情况 |
延长期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 |
有效性指标
|
25 |
延长期增加给药的受试者,每次给药后第4周和12周SF-36评分较基线SF-36评分的变化情况 |
延长期给药后每4&12周、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26 |
延长期继续观察单次疗效持续的受试者,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DSIS评分均值较基线期一周内DSIS评分均值的变化情况 |
延长期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 |
有效性指标
|
27 |
延长期增加给药的受试者,每次给药后第4周和12周DSIS评分较基线期一周内的DSIS评分均值的变化情况 |
延长期给药后每4&12周、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28 |
延长期继续观察单次疗效持续的受试者,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HAMA/HAMD评分较基线HAMA/HAMD评分的变化情况 |
延长期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29 |
延长期增加给药的受试者,每次给药后第4周和12周HAMA/HAMD评分较基线HAMA/HAMD评分的变化情况 |
延长期给药后每4&12周、基线 |
有效性指标
|
30 |
研究期间,不良事件(AE)、严重不良事件(SAE)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
双盲治疗期第4&12周、基线、延长期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 |
安全性指标
|
31 |
研究期间,临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12-导联心电图(12-ECG)、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情况 |
双盲治疗期第4&12周、基线、延长期第16周起每4周直到失去疗效或完成研究 |
安全性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