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和背景信息
| 登记号 |
CTR20231592 |
| 相关登记号 |
|
| 药物名称 |
RC1012注射液
曾用名:
|
| 药物类型 |
生物制品
|
|
临床申请受理号
|
企业选择不公示
|
| 适应症 |
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 |
| 试验专业题目 |
一项RC1012注射液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Ⅰ/Ⅱ期临床试验 |
| 试验通俗题目 |
一项RC1012注射液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Ⅰ/Ⅱ期临床试验 |
| 试验方案编号 |
RC1012-AML002 |
方案最新版本号
|
3.0
|
| 版本日期: |
2023-12-05 |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
否 |
二、申请人信息
三、临床试验信息
1、试验目的
第一阶段(Ⅰ期):
主要研究目的:评价急性髓系白血病受试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注RC1012注射液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确定其最大耐受剂量和/或II期临床推荐剂量;
次要目的:评价AML受试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注RC1012注射液的DNT细胞药代动力学特征、预防复发的初步疗效及抗移植物抗宿主病作用;
探索性目的:探索急性髓系白血病受试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注RC1012注射液前后体内细胞因子、抗药抗体、免疫细胞表型和分子分型、染色体等的变化。
第二阶段(Ⅱ期):
主要研究目的:评价急性髓系白血病受试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注RC1012注射液预防复发的疗效;
次要目的:评价急性髓系白血病受试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注RC1012注射液的DNT细胞药代动力学特征、安全性及抗移植物抗宿主病作用;
探索性目的:探索急性髓系白血病受试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注RC1012注射液前后体内细胞因子、抗药抗体、免疫细胞表型和分子分型、染色体等的变化。
2、试验设计
| 试验分类 |
安全性和有效性
|
试验分期 |
其它
其他说明:Ⅰ/Ⅱ期
|
设计类型 |
单臂试验
|
| 随机化 |
非随机化
|
盲法 |
开放
|
试验范围 |
国内试验
|
3、受试者信息
| 年龄 |
18岁(最小年龄)至
70岁(最大年龄)
|
| 性别 |
男+女
|
| 健康受试者 |
无
|
| 入选标准 |
|
1
|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预期能完成研究程序的随访检查与治疗;
|
|
2
|
年龄18~70岁(含界值),性别不限;
|
|
3
|
受试者必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标准 (2016) 诊断为 AML;
|
|
4
|
受试者在60~100天内已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骨髓中恶性原始细胞百分比< 5%,且STR-PCR显示为完全供者嵌合;
|
|
5
|
具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高危因素之一:(1)难治性疾病:(标准方案诱导化疗两个疗程未达缓解;CR后经过巩固强化治疗,12个月内复发者;在12个月后复发但经过常规化疗无效者;2次或多次复发者);(2)此前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或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病史;(3)高白细胞(≥100×10^9/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 CNSL);(4)移植前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阳性;(5)移植前未缓解或疾病进展;(6)具有细胞遗传学高危因素患者(能够使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除外);[参考欧洲白血病网络(ELN),2017版;中国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2021版;中国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21版]
|
|
6
|
患者已经从先前治疗的毒性中恢复,即CTCAE毒性分级<2级(除非异常与肿瘤有关);
|
|
7
|
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体能状态评分0~1分;
|
|
8
|
具有合适的器官功能:谷草转氨酶(AST)≤3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谷丙转氨酶(ALT)≤3倍ULN;总胆红素≤ 1.5倍ULN,除非受试者有Gilbert综合征的记录;总胆红素≤3.0倍ULN且直接胆红素≤1.5倍ULN的Gilbert-Meulengracht综合征受试者可以纳入;血清肌酐≤1.5倍ULN,或者肌酐清除率≥60 mL/min;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5×ULN,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1.5×ULN;血红蛋白≥70g/L(给药前1周内未接受过红细胞输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8×10^9/L(给药前1周内未接受过长效集落刺激因子和给药前3天内未接受过短效集落刺激因子的治疗);血小板计数≥20×10^9/L(给药前1周内未接受过血小板输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
|
|
9
|
育龄期女性受试者在筛选期进行妊娠试验为阴性;任何有生育能力的男性和女性受试者须同意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始至细胞输注结束后至少半年内使用有效的避孕方法。没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受试者(即至少满足以下1条标准):已行子宫切除术或双侧卵巢切除术; 经医学确认卵巢衰竭;医学确认为绝经后(无病理性或生理性原因的情况下,至少连续12个月停经)。
|
|
| 排除标准 |
|
1
|
受试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经骨髓检查提示白血病形态学复发或MRD阳性;
|
|
2
|
白血病髓外浸润者;
|
|
3
|
在筛选前5年内患有其他的恶性肿瘤,充分治疗的宫颈原位癌、基底细胞或鳞状上皮细胞皮肤癌、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导管原位癌根治术后的除外;
|
|
4
|
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既往有过或合并严重间质性肺病、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功能不全、有症状的支气管痉挛病史);
|
|
5
|
既往有明确的神经或精神障碍史,包括癫痫或痴呆;
|
|
6
|
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或颅脑神经病变的证据;
|
|
7
|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或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且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滴度检测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且外周血丙型肝炎病毒(HCV)RNA阳性者;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者;梅毒检测阳性者;
|
|
8
|
对RC1012注射液的辅料或研究方案中建议使用的其他药品(如:托珠单抗等)过敏者;
|
|
9
|
患有严重心脏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严重心律不齐、不稳定性心绞痛、大面积心梗、纽约心脏病协会Ⅲ级或Ⅳ级的心功能不全、难治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定义是: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了合理可耐受的足量≥3种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治疗>1月血压仍未有效控制(收缩压≥150 mmHg和/或舒张压≥100 mmHg)或服用≥4种降压药物血压才能有效控制)者;
|
|
10
|
既往接受过器官移植或准备接受器官移植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除外);
|
|
11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接受过其他维持治疗药物或有意愿接受其他维持治疗者;
|
|
12
|
存在III~IV度急性GvHD或广泛型慢性GvHD者;
|
|
13
|
活动性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或炎症性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
|
|
14
|
有临床意义的活动性脑血管疾病(如,脑水肿,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
|
|
15
|
预期寿命小于3个月者;
|
|
16
|
筛选前3个月内参与其他临床研究,经研究者评估对本研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产生干扰者允许纳入研究,如非干预观察性研究;
|
|
17
|
按照研究者的判断和/或临床标准,对任何研究程序有禁忌或有其他医学情况可能使其面临不可接受的风险的患者。
|
|
4、试验分组
| 试验药 |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
1
|
中文通用名:RC1012注射液
英文通用名:RC1012 Injection
商品名称:NA
|
剂型:注射液
规格:每袋总细胞浓度为1×10^8个细胞/ml,体积为30ml。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根据患者入组的临床研究方案剂量组和患者体重计算给药。给药周期依据临床研究方案执行。
用药时程:多次给药;受试者每4~5周接受一次细胞输注,连续3次
|
|
| 对照药 |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 1 |
中文通用名:RC1012注射液安慰剂
英文通用名:RC1012 Injection Placebo
商品名称:NA
|
剂型:注射液
规格:生理盐水,体积为30ml/袋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本品成分为:生理盐水。用法用量:根据对照患者入组的临床研究方案剂量组等量给药。给药周期依据临床研究方案执行。
用药时程:多次给药;受试者每4~5周接受一次输注,连续3次
|
|
5、终点指标
| 主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 1 |
RC1012注射液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首次细胞输注后28天 |
安全性指标
|
| 2 |
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方案规定的各项安全性评价指标与基线比较的改变 |
整个研究过程 |
安全性指标
|
|
| 次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 1 |
外周血或骨髓内供者DNT细胞水平:Cmax、Tmax、t1/2、AUC1-29d、AUC1-91d。如果可能,将评价AUC0-inf) |
自末次细胞输注后连续2次检测不到输注的DNT细胞 |
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
| 2 |
给药后6个月的累积复发率 |
首次细胞输注后6个月 |
有效性指标
|
| 3 |
无复发生存期(RFS) |
从给药到任何原因的死亡或疾病复发发生的时间(以先发生者为准) |
有效性指标
|
| 4 |
无 GvHD 无复发生存期(GRFS) |
从给药到发生疾病复发、GvHD 发生或恶化、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以先发生者为准) |
有效性指标
|
| 5 |
2年总生存期(OS) |
自给药开始计算至因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 |
有效性指标
|
|
6、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MC)
无
7、是否购买保险
有
四、研究者信息
1、主要研究者信息
| 1 |
姓名 |
朱小玉 |
学位 |
医学博士 |
职称 |
主任医师 |
| 电话 |
15255456091 |
Email |
xiaoyuz@ustc.edu.cn |
邮政地址 |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庐江路17号 |
| 邮编 |
230001 |
单位名称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2、各参加机构信息
| 序号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或地区 |
省(州) |
城市 |
| 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朱小玉 |
中国 |
安徽省 |
合肥市 |
| 2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胡晓霞 |
中国 |
上海市 |
上海市 |
| 3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董玉君 |
中国 |
北京市 |
北京市 |
| 4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邢海洲 |
中国 |
河南省 |
郑州市 |
| 5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元小红 |
中国 |
福建省 |
福州市 |
| 6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贺鹏程 |
中国 |
陕西省 |
西安市 |
| 7 |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杨艳丽 |
中国 |
安徽省 |
蚌埠市 |
| 8 |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黄东平 |
中国 |
安徽省 |
芜湖市 |
| 9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曹阳 |
中国 |
湖北省 |
武汉市 |
| 10 |
河南省肿瘤医院 |
周健 |
中国 |
河南省 |
郑州市 |
| 11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叶静静 |
中国 |
山东省 |
济南市 |
| 12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李玉华 |
中国 |
广东省 |
广州市 |
| 13 |
北京高博博仁医院 |
吴彤 |
中国 |
北京市 |
北京市 |
| 14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赵翔宇 |
中国 |
北京市 |
北京市 |
| 15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曾辉 |
中国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五、伦理委员会信息
| 序号 |
名称 |
审查结论 |
批准日期/备案日期 |
| 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3-02-16 |
| 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3-07-27 |
| 3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同意
|
2023-10-27 |
| 4 |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
同意
|
2023-11-07 |
| 5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同意
|
2023-11-13 |
| 6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同意
|
2023-11-29 |
| 7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同意
|
2023-11-30 |
| 8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同意
|
2024-01-15 |
| 9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4-02-01 |
六、试验状态信息
1、试验状态
进行中
(招募中)
2、试验人数
| 目标入组人数 |
国内: 72 ;
|
| 已入组人数 |
国内: 6 ;
|
| 实际入组总人数 |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3、受试者招募及试验完成日期
|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
国内:2023-07-09;
|
|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
国内:2023-07-14;
|
|
试验完成日期
|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七、临床试验结果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