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和背景信息
登记号 |
CTR20231408 |
相关登记号 |
CTR20240584 |
药物名称 |
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曾用名:
|
药物类型 |
生物制品
|
临床申请受理号
|
企业选择不公示
|
适应症 |
重型血友病A |
试验专业题目 |
评价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在经治疗重型血友病A患者(≥12岁)中按需治疗序贯预防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单臂、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 |
试验通俗题目 |
评价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
试验方案编号 |
GLS-C3512-001-Ⅲ |
方案最新版本号
|
V1.0
|
版本日期: |
2023-03-06 |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
否 |
二、申请人信息
三、临床试验信息
1、试验目的
主要目的:评价重型血友病A患者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制剂进行按需治疗和预防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次要目的:1)观察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在血友病A患者中单次给药和持续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2)探索性观察围手术期的重型血友病A患者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的疗效。
2、试验设计
试验分类 |
安全性和有效性
|
试验分期 |
III期
|
设计类型 |
单臂试验
|
随机化 |
非随机化
|
盲法 |
开放
|
试验范围 |
国内试验
|
3、受试者信息
年龄 |
12岁(最小年龄)至
70岁(最大年龄)
|
性别 |
男
|
健康受试者 |
无
|
入选标准 |
1
|
签署知情同意书时,12周岁≤年龄≤70周岁,男性;
|
2
|
临床确诊为重型血友病A患者(重型定义为:筛选期或既往有检测结果证实的凝血因子Ⅷ活性<1%);
|
3
|
既往相关证据可以证实接受过凝血因子Ⅷ治疗(重组凝血因子Ⅷ或血浆源性凝血因子Ⅷ),且暴露日>150天;
|
4
|
所有具备生育能力的受试者都必须在进入筛选期后直至研究完成后3个月内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
5
|
成年受试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未成年受试者经其监护人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
|
排除标准 |
1
|
合并血友病A以外的其他确诊的出血性疾病;
|
2
|
对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制剂任何成分(包括鼠类或仓鼠蛋白等)过敏的患者;
|
3
|
筛选期经Nijmegen改良的Bethesda法检测FⅧ抑制物滴度≥0.6BU/ml或有确诊的FⅧ抑制物史;
|
4
|
重度和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60 g/L)的患者;
|
5
|
首次给药前72小时使用过其他治疗血友病A的药物(如重组FⅧ、血源性FⅧ、DDAVP、冷沉淀及血浆等),或首次给药前使用过长效治疗血友病A药物未满5个半衰期内者;
|
6
|
首次给药前72小时内使用过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如6-氨基己酸等)、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维生素K、华法林等)、其他影响凝血因子Ⅷ活性及代谢的药物;
|
7
|
首次给药前7天内使用过强的松、环磷酰胺和环孢霉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
8
|
首次给药前14天内使用过任何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或临床试验期间计划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
|
9
|
明显的肝肾功能损伤:ALT 或AST>3×ULN,或总胆红素>2×ULN 或血清肌酐>1.5×ULN;血小板计数<80×10^9/L;
|
10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艾滋病毒)阳性的患者;
|
11
|
有严重的现病史:如心脑血管疾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3级以上、1种或1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仍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标准:收缩压≥160mmHg 或舒张压≥100mmHg);
|
12
|
既往6个月内有脑卒中病史(脑出血、脑梗塞)或深静脉血栓史;
|
13
|
有明显的精神障碍、癫痫患者;无行为能力或认知能力者;吸毒者;
|
14
|
筛选前30天内参加过其他药物临床试验并使用了试验药物者,或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末次使用研究药物未满5个半衰期者;
|
15
|
研究者判定不适宜参加的受试者。
|
|
4、试验分组
试验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英文通用名:Recombinan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Ⅷ for Injection
商品名称:NA
|
剂型:粉针剂
规格:1000IU/4ml/瓶
用法用量:使用4ml 0.9%氯化钠注射液复溶冻干粉后,进行静脉注射给药。
复溶后,溶液应该在5分钟内完成静脉注射。
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用药时程:在配制开始后 4 小时内给药,否则,配制后的制剂必须被快速、恰当和安全的废弃。基于以上考虑,临床给药建议在配制后的 4 小时内完成。
复溶后,溶液应该在5分钟内完成静脉注射。
|
|
对照药 |
|
5、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按需治疗期出血症状和体征改善评分:当发生新的出血事件给予治疗时,按照ISTH-SSC《止血疗效评分量表》对止血疗效进行评价。 |
每次按需使用试验药物后 |
有效性指标
|
2 |
预防治疗期的年化出血率:ABR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疗效评价期出血次数/(治疗期天数/365.25)。年化出血率包括自发性和创伤性出血以及总的出血的年化出血率。 |
第一次预防用药后至最后一次预防用药后 |
有效性指标
|
|
次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6个月预防治疗与按需治疗年化出血率的比较(含总的年化出血率、自发性出血和创伤性出血年化出血率); |
第一次按需治疗后至最后一次预防用药后 |
有效性指标
|
2 |
首次给药、首次PK给药和重复PK给药的给药结束后Tmax的凝血因子Ⅷ活性回收率; |
第一次按需治疗后至重复PK用药后 |
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
3 |
按需治疗前后和预防治疗前后分别血友病关节健康评估表(Haemophilia Joint Health Score, HJHS)的变化情况及比较; |
第一次按需治疗后至最后一次预防用药后 |
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
4 |
预防治疗期前后靶关节评估的比较; |
第一次预防治疗前至最后一次预防用药后 |
有效性指标
|
5 |
按需治疗前后和预防治疗前后分别受试者EQ-5D健康量表的变化情况及比较; |
第一次按需治疗后至最后一次预防用药后 |
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
6 |
若出现突破性出血,突破性出血原因、出血症状和体征及突破性出血事件期间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用药次数和用药剂量; |
每一次突破性出血使用试验药物后 |
有效性指标
|
7 |
若出现可评估的手术病例,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手术治疗的总体疗效评估。详细规定见正文手术治疗章节; |
每一次受试者手术后 |
有效性指标
|
8 |
研究期间的用药次数和用药剂量。 |
第一次按需治疗后至最后一次预防用药后 |
有效性指标
|
9 |
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和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输液反应、过敏反应、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形成、血栓形成) |
首次用药至末次用药后 |
安全性指标
|
|
6、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MC)
无
7、是否购买保险
有
四、研究者信息
1、主要研究者信息
1 |
姓名 |
张磊 |
学位 |
医学博士 |
职称 |
主任医师 |
电话 |
13502118379 |
Email |
zhanglei1@ihcams.ac.cn |
邮政地址 |
天津市-天津市-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288号 |
邮编 |
300020 |
单位名称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
2、各参加机构信息
序号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或地区 |
省(州) |
城市 |
1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
张磊 |
中国 |
天津市 |
天津市 |
2 |
济南市中心医院 |
陈昀 |
中国 |
山东省 |
济南市 |
3 |
郑州人民医院 |
郭树霞 |
中国 |
河南省 |
郑州市 |
4 |
河南省肿瘤医院 |
周虎 |
中国 |
河南省 |
郑州市 |
5 |
宝鸡市中心医院 |
姚亚洲 |
中国 |
陕西省 |
宝鸡市 |
6 |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
华海应 |
中国 |
江苏省 |
无锡市 |
7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马艳萍 |
中国 |
山西省 |
太原市 |
8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赵谢兰 |
中国 |
湖南省 |
长沙市 |
9 |
安徽省立医院 |
童娟 |
中国 |
安徽省 |
合肥市 |
10 |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
闫振宇 |
中国 |
河北省 |
唐山市 |
五、伦理委员会信息
序号 |
名称 |
审查结论 |
批准日期/备案日期 |
1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伦理委员会 |
修改后同意
|
2023-04-17 |
六、试验状态信息
1、试验状态
已完成
2、试验人数
目标入组人数 |
国内: 60 ;
|
已入组人数 |
国内: 62 ;
|
实际入组总人数 |
国内: 62 ;
|
3、受试者招募及试验完成日期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
国内:2023-07-25;
|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
国内:2023-08-08;
|
试验完成日期
|
国内:2024-12-12;
|
七、临床试验结果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