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和背景信息
登记号 |
CTR20231328 |
相关登记号 |
CTR20160342,CTR20160346,CTR20160369,CTR20182224,CTR20190831,CTR20192637,CTR20200091,CTR20200171,CTR20200282,CTR20201614,CTR20201754,CTR20202403,CTR20202452,CTR20202459,CTR20202469,CTR20210561,CTR20211124,CTR20211172,CTR20211273,CTR20211302,CTR20212546,CTR20212674,CTR20220799,CTR20220846 |
药物名称 |
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
|
药物类型 |
化学药物
|
临床申请受理号
|
企业选择不公示
|
适应症 |
复发性/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试验专业题目 |
一项评估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在复发性/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单臂、开放、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 |
试验通俗题目 |
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试验方案编号 |
HE071-033 |
方案最新版本号
|
V3.0
|
版本日期: |
2023-04-17 |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
否 |
二、申请人信息
三、临床试验信息
1、试验目的
主要研究目的:评估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治疗复发性/难治性(r/r)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受试者的总缓解率(ORR,由独立评审委员会[IRC]根据2014 Lugano评效标准进行评估)。
次要研究目的:
1.进一步评估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治疗r/r DLBCL受试者的有效性。 2.评估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治疗r/r DLBCL受试者的安全性。 3.评估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治疗r/r DLBCL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
2、试验设计
试验分类 |
安全性和有效性
|
试验分期 |
II期
|
设计类型 |
单臂试验
|
随机化 |
非随机化
|
盲法 |
开放
|
试验范围 |
国内试验
|
3、受试者信息
年龄 |
18岁(最小年龄)至
无上限
(最大年龄)
|
性别 |
男+女
|
健康受试者 |
无
|
入选标准 |
1
|
知晓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可以理解并遵守研究各项要求;
|
2
|
年龄 ≥ 18岁
|
3
|
既往经过治疗且经过病理学确认的原发型DLBCL或者从既往确诊的惰性淋巴瘤(如滤泡淋巴瘤)转化而来的DLBCL;
|
4
|
患者不适合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补救治疗;
|
5
|
患者既往必须在至少接受过2线或2线以上针对DLBCL的标准方案治疗(至少包括1种CD20单抗与细胞毒性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之后出现复发或难治,且目前没有进一步合适的常规疗法(注:复发性疾病定义为在最后一次给药后6个月以上,疾病在缓解后再次出现或进展。对接受2线或2线以上标准治疗后的难治性疾病定义为最近一次治疗方案的最佳反应为疾病进展,或在至少2个治疗周期后疾病稳定,且疾病稳定持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
|
6
|
经影像学评估,至少有一个淋巴结病灶最长直径(LDi)> 1.5 cm或一个淋巴结外病灶LDi > 1 cm(根据2014版Lugano分类)(如果唯一可测量病灶既往接受过放疗,须有放疗后影像学进展证据);
|
7
|
从最近接受的治疗方案中确认无客观缓解(至少给药2个周期,且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或治疗中疾病进展)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
|
8
|
愿意选择提供最近一次(签署知情同意书前两年内)的肿瘤组织切片或进行肿瘤组织活检;
|
9
|
美国东部肿瘤合作组织(ECOG)体能状况评分≤ 2分;
|
10
|
预计生存期 ≥ 3个月;
|
11
|
有足够的骨髓和器官功能,实验室检查符合以下标准:
a) 血常规:在检测前14天内无生长因子的支持治疗、输血或血制品的前提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 1.5 × 10^9/L;血红蛋白≥ 80 g/L、血小板计数≥ 75 × 10^9/L;
b) 肝功能: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无肝转移者ALT和AST ≤ 正常值上限(ULN) × 2.5,有肝转移者ALT和AST ≤ 5 × ULN ;2) 总胆红素 ≤ 1.5 × ULN(已知患者Gilbert病且血清胆红素水平≤ 3 × ULN的患者可入组);
c 肾功能:肌酐清除率 ≥ 50 mL/min或血清肌酐 ≤ 1.5 × ULN。肌酐清除率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进行计算:(女性)(140 - 年龄) × 体重(kg)× 0.85/[72 × 血清肌酐(mg/dL)];(男性)(140 - 年龄) × 体重(kg)/[72 × 血清肌酐(mg/dL)];
d)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5 × ULN,且国际标准化比率≤ 1.5;
|
12
|
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受试者在入组前1周内的血/尿妊娠试验为阴性(绝经和子宫切除者除外);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受试者必须同意在整个试验期间以及末次给药后4个月内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有生育能力的男性受试者必须同意在整个试验期间以及末次给药后6个月内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且期间女性受试者不可以捐助卵子,男性受试者不可以捐精;
|
13
|
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周以后,且无相关症状的患者可入组;
|
|
排除标准 |
1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介于DLBCL和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之间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原发渗出性淋巴瘤,浆母细胞淋巴瘤,或由非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转化的DLBCL;
|
2
|
存在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或脑膜受累的DLBCL;
|
3
|
既往使用接受过米托蒽醌或米托蒽醌脂质体治疗;
|
4
|
既往接受过阿霉素或其他蒽环类治疗,总累积剂量阿霉素> 400 mg/m^2(其它蒽环类药物换算1 mg阿霉素相当于2 mg表阿霉素、或2 mg吡喃阿霉素、或2 mg柔红霉素、或0.5 mg去甲氧基柔红霉素);
|
5
|
既往接受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
|
6
|
既往接受过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6个月内接受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7
|
伴有需要治疗的间质性肺疾病;
|
8
|
首次给药前2年内患有其他活动性恶性肿瘤,除外本试验中研究的DLBCL以及任何已经接受过根治性治疗的局部可治愈性的肿瘤(例如已切除的基底细胞或鳞状细胞皮肤癌、浅表性膀胱癌、宫颈或乳腺原位癌);
|
9
|
首次给药前4周内参与另一项干预性临床研究,允许参与观察性(非干预性)临床研究或处于干预性研究的随访阶段;
|
10
|
首次给药前7天内接受过类固醇激素(剂量相当于泼尼松 > 20 mg/天)治疗;28天内进行过化疗、靶向治疗,14天内进行过放疗;28天内接受过抗体治疗;14天内接受过抗肿瘤中草药或中成药治疗;
|
11
|
首次给药前存在既往抗肿瘤治疗引起的非血液学毒性未恢复至CTCAE 5.0版 ≤ 1级,但脱发和色素沉着除外;
|
12
|
已知存在HIV感染(抗-HIV抗体阳性)、活动性乙肝(HBsAg检测阳性,或HBcAb检测阳性且HBV-DNA PCR检测结果为阳性),或活动性丙肝(丙肝抗体抗-HCV检测阳性且HCV-RNA PCR检测结果阳性),或活动性梅毒感染;对于存在HBV感染的受试者,在抗病毒治疗下疾病得到控制(即实验室检查未符合以上情况)的考虑入组;
|
13
|
活动性结核患者;
|
14
|
筛选期存在未经控制的全身性感染或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的感染;
|
15
|
首次给药前4周内进行过大手术或计划在研究期间进行大手术,或尚未从之前的任何有创性操作中完全恢复;
|
16
|
筛选时心脏功能和疾病符合下述情况之一:
a) 筛选期心电图检查显示存在QTc> 480 msec;
b) 具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包括但不限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异常,Ⅱ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 > 250 msec;
c) 任何增加QTc间期延长或心律失常事件的风险因素,例如不可纠正的低钾血症、遗传性长QT综合征,目前服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或停用不满15天;
d)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 ≥ 2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e) 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50%或低于研究中心实验室检查值范围下限;
f) 在首次给药前6个月内出现过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严重不稳定室性心律失常病史或其他任何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临床严重的心包疾病病史,或有急性缺血性或活动性传导系异常的心电图证据;
|
17
|
对研究药物的同类药物和辅料成分有已知的即时或者延迟超敏反应史;
|
18
|
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
19
|
根据研究者判断,患者存在不稳定或可能影响其安全性或研究依从性的任何疾病或医学状态,如未控制的高血压,未控制的糖尿病,活动性出血等;
|
|
4、试验分组
试验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
英文通用名: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 Liposome Injection
商品名称:多恩达
|
剂型:注射液
规格:10 mL:10 mg(按C22H28N4O6计)
用法用量:20 mg/m^2,静脉输注,输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每周期第1天给药(D1)
用药时程:每4周为一个给药周期,共8个周期
|
|
对照药 |
|
5、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由IRC根据2014 Lugano评效标准评估的ORR,最佳疗效为经确认的CR或PR的受试者比例 |
研究期间 |
有效性指标
|
|
次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由研究者根据2014 Lugano评效标准评估的ORR |
研究期间 |
有效性指标
|
2 |
疾病控制率(DCR):在首次用药后达到经确认的CR、PR或维持至少4周疾病稳定(SD)的受试者比例(即CR+PR+SD) |
研究期间 |
有效性指标
|
3 |
缓解持续时间(DOR):从首次出现CR或PR至首次发生疾病进展或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的时间间隔 |
研究期间 |
有效性指标
|
4 |
PFS:从首次用药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的时间间隔 |
研究期间 |
有效性指标
|
5 |
OS:定义为从首次给药至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的时间 |
研究期间 |
有效性指标
|
6 |
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实验室检查异常、生命体征、体格检查、ECOG体能状态、12导联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异常 |
研究期间 |
安全性指标
|
7 |
总米托蒽醌与游离米托蒽醌的血药浓度 |
研究期间 |
有效性指标
|
|
6、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MC)
无
7、是否购买保险
有
四、研究者信息
1、主要研究者信息
1 |
姓名 |
于金明 |
学位 |
医学博士 |
职称 |
主任医师 |
电话 |
0531-67626819 |
Email |
jn7984729@public.jn.sd.cn |
邮政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济兖路440号 |
邮编 |
250117 |
单位名称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2 |
姓名 |
李增军 |
学位 |
医学博士 |
职称 |
主任医师 |
电话 |
13642138692 |
Email |
zengjunli@163.com |
邮政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济兖路440号 |
邮编 |
250117 |
单位名称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2、各参加机构信息
序号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或地区 |
省(州) |
城市 |
1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于金明 |
中国 |
山东省 |
济南市 |
2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李增军 |
中国 |
山东省 |
济南市 |
3 |
湖北省肿瘤医院 |
吴辉菁 |
中国 |
湖北省 |
武汉市 |
4 |
天津市人民医院 |
赵邢力 |
中国 |
天津市 |
天津市 |
5 |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黄韵红 |
中国 |
贵州省 |
贵阳市 |
6 |
福建省肿瘤医院 |
何鸿鸣 |
中国 |
福建省 |
福州市 |
7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孙秀华 |
中国 |
辽宁省 |
大连市 |
8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廖爱军 |
中国 |
辽宁省 |
沈阳市 |
9 |
河南省肿瘤医院 |
周可树 |
中国 |
河南省 |
郑州市 |
10 |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周泽平 |
中国 |
云南省 |
昆明市 |
11 |
临沂市肿瘤医院 |
郑美芳 |
中国 |
山东省 |
临沂市 |
12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李菲 |
中国 |
江西省 |
南昌市 |
13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王树叶 |
中国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14 |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
刘宁 |
中国 |
山东省 |
济宁市 |
15 |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高大 |
中国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16 |
宁波市第一医院 |
欧阳桂芳 |
中国 |
浙江省 |
宁波市 |
五、伦理委员会信息
序号 |
名称 |
审查结论 |
批准日期/备案日期 |
1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 |
修改后同意
|
2023-04-10 |
2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3-07-10 |
六、试验状态信息
1、试验状态
进行中
(招募中)
2、试验人数
目标入组人数 |
国内: 104 ;
|
已入组人数 |
国内: 1 ;
|
实际入组总人数 |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3、受试者招募及试验完成日期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
国内:2023-07-27;
|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
国内:2023-08-03;
|
试验完成日期
|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七、临床试验结果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