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和背景信息
登记号 |
CTR20223366 |
相关登记号 |
|
药物名称 |
GC101腺相关病毒注射液
曾用名:
|
药物类型 |
生物制品
|
临床申请受理号
|
企业选择不公示
|
适应症 |
1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
试验专业题目 |
评价GC101腺相关病毒注射液治疗1型SMA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及初步疗效的多中心、开放、单臂、单剂量递增的Ⅰ/Ⅱa期临床试验 |
试验通俗题目 |
评价GC101腺相关病毒注射液治疗1型SMA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及初步疗效的多中心、开放、单臂的Ⅰ/Ⅱa期临床试验 |
试验方案编号 |
JLJY-GC101-SMA-001 |
方案最新版本号
|
V3.0
|
版本日期: |
2023-11-01 |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
否 |
二、申请人信息
三、临床试验信息
1、试验目的
I期(耐受性试验)
评价GC101腺相关病毒注射液单次给药治疗1型SMA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IIa期(初步疗效探索)
主要目的:
评价GC101腺相关病毒注射液单次给药治疗1型SMA患者的初步疗效。
次要目的:
评价GC101腺相关病毒注射液单次给药治疗1型SMA患者的安全性、AAV病毒载量及免疫原性。
2、试验设计
试验分类 |
安全性和有效性
|
试验分期 |
其它
其他说明:Ⅰ/Ⅱa
|
设计类型 |
单臂试验
|
随机化 |
非随机化
|
盲法 |
开放
|
试验范围 |
国内试验
|
3、受试者信息
年龄 |
0月(最小年龄)至
6月(最大年龄)
|
性别 |
男+女
|
健康受试者 |
无
|
入选标准 |
1
|
SMN1 双侧等位基因突变(缺失或点突变)基因诊断为SMA,符合 1 型 SMA 临床表现;
|
2
|
发病年龄<6 个月龄,注射给药当天年龄≥9 个月,性别不限;
|
3
|
在筛选时服用过至少 3 个月利司扑兰;
|
4
|
法定监护人能够理解研究方案要求和流程,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
|
排除标准 |
1
|
参加过或正在参加其他SMA药物临床试验或其他AAV基因治疗临床研究
|
2
|
给药前30天内口服过β2受体激动剂治疗者(沙丁胺醇吸入性给药除外);
|
3
|
给药前90天内合并使用以下任何药物如:治疗肌病或神经病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
4
|
给药前注射过诺西那生钠或给药当天服用过利司扑兰;
|
5
|
筛选期时使用有创呼吸机支持或安静清醒状态下脉搏血氧饱和度<95%
|
6
|
筛选期时需要使用无创通气支持≥ 16 小时/天者
|
7
|
血清Anti-AAV9中和抗体滴度>1:100;
|
8
|
易过敏体质患者,包括对泼尼松龙、其他糖皮质激素、其赋形剂过敏或超敏反应、对碘或含碘产品过敏或超敏反应或局麻药过敏者
|
9
|
筛选前2周内需要全身治疗和/或住院治疗的严重非呼吸道及呼吸道感染者
|
10
|
存在脊椎穿刺手术或鞘内治疗的禁忌症
|
11
|
研究者认为对基因替代治疗造成不必要风险的伴随疾病,例如:严重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消化道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糖尿病、已知的癫痫、惊厥或抽搐史或有精神病家族史
|
12
|
筛选期或基线期实验室检查异常者,如:
a) 肝肾功能障碍者,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血胆红素,各值均≥3倍正常值上限(ULN);肌酐>正常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1.5倍正常值上限。*不应排除新生儿正常生理性黄疸时单纯胆红素水平升高者,且正常值范围符合受试者年龄;
b) 血常规:血红蛋白(Hgb)<正常值下限或>正常值上限、白细胞(WBC)<正常值下限或>正常值上限、血小板(PLT)<正常值下限或>正常值上限;*正常值范围符合受试者年龄;
c) 尿常规:白细胞(WBC)>5个/HP、尿蛋白(PRO)阳性、红细胞(RBC)>3个/HP;
d) 心功能:改良ROSS心力衰竭分级(婴幼儿)达到中度心衰标准(因SMA疾病本身可引起单纯呼吸节律增快,故在结合患儿临床表现、ECG、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有心脏疾病的情况下才适用ROSS评分);
|
13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丙肝抗体阳性,或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
|
14
|
接种疫苗与给药间隔<2周者
|
15
|
根据中国儿童生长标准,低于同龄同性别儿童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的且不愿意使用口服喂养替代方法者
|
16
|
研究者认为不适合参加本研究
|
|
4、试验分组
试验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GC101腺相关病毒注射液
英文通用名:NA
商品名称:NA
|
剂型:注射液
规格:1mL:1.2E+14vg
用法用量:鞘内注射,2ml或4ml
用药时程:解冻后药品须在1小时内使用。若需延后使用,应保存2~8℃,并在7天内使用。
|
|
对照药 |
|
5、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I 期(耐受性试验)
评价 18 个月龄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18 个月龄 |
安全性指标
|
2 |
IIa 期(初步疗效探索)
主要终点指标:
评价 18个月龄时达到 WHO-MGRS规定的独立坐姿至少 10 秒的运动里程碑比例; |
18 个月龄 |
有效性指标
|
|
次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1) 评价 18 个月龄时保持成长能力的患者比例【不通过机械支持(即饲管)获得营养;保持体重:体重≥同龄同性别儿童平均体重减 2 个标准差】 |
18 个月龄 |
有效性指标
|
2 |
2) 评价 18 个月龄时 CHOP-INTEND 评分较基线的变化 |
18月龄 |
有效性指标
|
3 |
3) 评价 14 个月龄时的无事件生存比例 |
14月龄 |
有效性指标
|
|
6、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MC)
无
7、是否购买保险
有
四、研究者信息
1、主要研究者信息
1 |
姓名 |
封志纯 |
学位 |
硕士 |
职称 |
主任医师 |
电话 |
13321154215 |
Email |
zhjfengzc@126.com |
邮政地址 |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南门仓胡同5号 |
邮编 |
100007 |
单位名称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
2、各参加机构信息
序号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或地区 |
省(州) |
城市 |
1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
封志纯 |
中国 |
北京市 |
北京市 |
2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姜玉武;魏翠洁 |
中国 |
北京市 |
北京市 |
3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王华 |
中国 |
辽宁省 |
沈阳市 |
4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汤继宏 |
中国 |
江苏省 |
苏州市 |
5 |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
陈倩 |
中国 |
北京市 |
北京市 |
6 |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黄艳 |
中国 |
山东省 |
济南市 |
7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熊晖 |
中国 |
北京市 |
北京市 |
五、伦理委员会信息
序号 |
名称 |
审查结论 |
批准日期/备案日期 |
1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
同意
|
2022-11-18 |
2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
同意
|
2023-06-27 |
3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
同意
|
2023-12-05 |
六、试验状态信息
1、试验状态
进行中
(招募中)
2、试验人数
目标入组人数 |
国内: 18 ;
|
已入组人数 |
国内: 1 ;
|
实际入组总人数 |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3、受试者招募及试验完成日期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
国内:2023-03-14;
|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
国内:2023-03-23;
|
试验完成日期
|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七、临床试验结果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