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和背景信息
| 登记号 |
CTR20212648 |
| 相关登记号 |
|
| 药物名称 |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曾用名:
|
| 药物类型 |
生物制品
|
|
临床申请受理号
|
CYSB2000035
|
| 适应症 |
血友病B |
| 试验专业题目 |
验证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血友病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单臂、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 |
| 试验通俗题目 |
评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血友病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 |
| 试验方案编号 |
RAAS- PCC-PⅢ-CTP |
方案最新版本号
|
Ver1.0
|
| 版本日期: |
2021-04-20 |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
否 |
二、申请人信息
三、临床试验信息
1、试验目的
验证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血友病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工艺变更的补充申请提供依据。
2、试验设计
| 试验分类 |
安全性和有效性
|
试验分期 |
III期
|
设计类型 |
单臂试验
|
| 随机化 |
随机化
|
盲法 |
开放
|
试验范围 |
国内试验
|
3、受试者信息
| 年龄 |
12岁(最小年龄)至
65岁(最大年龄)
|
| 性别 |
男
|
| 健康受试者 |
无
|
| 入选标准 |
|
1
|
12岁≤年龄≤65岁住院或门诊患者,男性;
|
|
2
|
临床确诊为血友病B且FⅨ活性<5%,伴有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但不限于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
|
|
3
|
所有生育年龄的受试者都必须在进入筛选期后直至试验完成后3个月内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
|
4
|
成年受试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未成年受试者经其监护人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
|
| 排除标准 |
|
1
|
对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剂任何成分或其他蛋白类血液制品过敏且不能耐受治疗的患者;
|
|
2
|
未接受过含凝血因子Ⅸ的制剂或血液制品进行替代治疗的患者;
|
|
3
|
患者有除血友病外的其他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
|
4
|
有脑卒中病史且需要治疗的患者(如脑出血、脑血栓、脑梗死);
|
|
5
|
有静脉血栓、肺栓塞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史的患者;已明确有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
|
|
6
|
有严重的伴随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3级以上等)、严重的肝肾疾病;以及研究者认为不适宜的患者;
|
|
7
|
恶性肿瘤患者或预计生存期限小于3个月的患者;
|
|
8
|
试验期间需要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
|
|
9
|
入组前3个月内施行过大手术的患者以及计划在试验期间进行中、大型手术的患者;
|
|
10
|
经研究者判断,出血症状严重(如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喉和颈部出血、胃肠道出血、胸腹部出血、眼出血等)或危及生命的患者;
|
|
11
|
受试者曾经出现凝血因子Ⅸ抑制物阳性或者筛选期凝血因子Ⅸ抑制物检测结果为阳性(定义为大于实验室正常值上限,一般Bethesda法≥0.6 BU/ml,采用各中心的检测结果,不具备检测因子抑制物条件的中心,可以用APTT纠正试验代替);
|
|
12
|
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者(受试者服用或未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SBP≥160mmHg或DBP≥100mmHg);
|
|
13
|
肝脏疾病患者达到以下指标之一者:a.总胆红素≥正常值上限的2倍;b.转氨酶≥正常值上限2倍;肾脏疾病患者(血肌酐≥正常值上限1.5倍);
|
|
14
|
筛选期感染性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丙肝抗体阳性、HIV抗体阳性、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或病毒核酸阳性;
|
|
15
|
入组前7天内使用过含凝血因子Ⅸ的制剂(如重组人凝血因子Ⅸ、血源性人凝血因子Ⅸ或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或者使用任何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半衰期明确的按照7个半衰期计算);
|
|
16
|
入组前3个月内输注全血、红细胞、血小板的患者以及计划试验期间输注全血、红细胞、血小板的患者;
|
|
17
|
入组前30天内参加过其他药物或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受试者;
|
|
18
|
有明显的精神障碍、癫痫患者;无行为能力或认知能力者;酗酒、吸毒者;
|
|
19
|
其他任何研究者认为不适合参加本临床试验者,包括无法或不愿意遵守试验方案的要求者。
|
|
4、试验分组
| 试验药 |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
1
|
中文通用名: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英文通用名:Human Prothrombin Complex
商品名称:NA
|
剂型:冻干粉针剂
规格:200IU/瓶
用法用量:用法: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用输液装置静脉输注。用量:研究者根据受试者的体内凝血因子Ⅸ的基础水平、体重、出血部位、出血严重程度等因素,参照血友病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中获取凝血因子不受限和受限时的替代治疗方案,首次输注剂量推荐10~40IU/kg或由研究者根据受试者病情和临床经验调整用药剂量及疗程
用药时程:参照血友病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中获取凝血因子不受限和受限时的替代治疗方案或由研究者根据受试者病情和临床经验确定疗程
|
|
| 对照药 |
|
5、终点指标
| 主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 1 |
首次治疗及随访期所有出血事件止血评价:优良率、有效率 |
首次输注结束后72小时至末次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 次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 1 |
FⅨ输注效率值(活性回收率) |
首次用药输注结束后15分钟 |
有效性指标
|
| 2 |
治疗期首次治疗止血评价:优良率、有效率 |
首次输注结束后72小时 |
有效性指标
|
| 3 |
首次治疗及随访期所有出血事件止血评价:极好率、良好率、中等率、无效率 |
首次输注结束后72小时至末次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4 |
治疗期首次治疗止血评价:极好率、良好率、中等率、无效率 |
首次输注结束后72小时 |
有效性指标
|
| 5 |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四种因子首次输注前后变化值 |
首次用药输注结束后15分钟 |
有效性指标
|
| 6 |
凝血指标(FIB,APTT,TT,PT)首次输注前后变化值 |
首次用药输注结束后15分钟 |
有效性指标
|
| 7 |
每次出血事件使用试验用药品治疗的给药次数和给药剂量(包括平均注射剂量和总用量) |
首次输注结束后72小时至末次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8 |
生命体征、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参数、不良事件和特殊事件(包括过敏反应、输液反应、血管刺激反应、抑制物形成、血栓形成等) |
首次用药至末次访视 |
安全性指标
|
|
6、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MC)
无
7、是否购买保险
有
四、研究者信息
1、主要研究者信息
| 1 |
姓名 |
杨林花 |
学位 |
医学博士 |
职称 |
主任医师 |
| 电话 |
13099077195 |
Email |
yanglh5282@163.com |
邮政地址 |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382号 |
| 邮编 |
030001 |
单位名称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2、各参加机构信息
| 序号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或地区 |
省(州) |
城市 |
| 1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杨林花 |
中国 |
山西省 |
太原市 |
| 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郑昌成 |
中国 |
安徽省 |
合肥市 |
| 3 |
江西省人民医院 |
金成豪 |
中国 |
江西省 |
南昌市 |
| 4 |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周泽平 |
中国 |
云南省 |
昆明市 |
| 5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李振宇 |
中国 |
江苏省 |
徐州市 |
| 6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彭捷 |
中国 |
湖南省 |
长沙市 |
五、伦理委员会信息
| 序号 |
名称 |
审查结论 |
批准日期/备案日期 |
| 1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1-06-18 |
六、试验状态信息
1、试验状态
已完成
2、试验人数
| 目标入组人数 |
国内: 36 ;
|
| 已入组人数 |
国内: 36 ;
|
| 实际入组总人数 |
国内: 36 ;
|
3、受试者招募及试验完成日期
|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
国内:2021-10-27;
|
|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
国内:2021-11-02;
|
|
试验完成日期
|
国内:2022-05-17;
|
七、临床试验结果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