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重新同步疗法降低了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左束支块。减少的双心脏起搏会导致治疗衰竭。降低了最有效的死亡率,而BIV起搏至98%以上。
减少BIV起搏是一种常见现象,对CRT反应和PTS预后有潜在影响。频繁的心室外缘可能与CRT的减弱受益有关。研究人员试图系统地评估心室心律不齐对BIV起搏的影响。
病情或疾病 | 干预/治疗 |
---|---|
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竭过早复合体心室心动过速心脏重新同步疗法降低了双心室起搏 | 程序:室心律失常药物的导管消融:加强医疗治疗 |
研究类型 : | 观察 |
估计入学人数 : | 150名参与者 |
观察模型: | 队列 |
时间观点: | 回顾 |
官方标题: | 心室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对心脏重新同步治疗中次级室里起搏的影响 |
估计研究开始日期 : | 2019年9月 |
估计的初级完成日期 : | 2020年8月 |
估计 学习完成日期 : | 2020年12月 |
组/队列 | 干预/治疗 |
---|---|
导管消融组 根据指南和临床实践,由于PVC或VT接收PVC/VT导管消融导管消融引起的双室起搏的患者降低。 | 程序:心律不齐的导管消融 PVC或VT消融 |
医疗组 根据指南和临床实践,由于PVC或VT接受增强药物治疗(Antiarrhrantthmics/BETABLOCKER)而导致的双室起搏的患者减少了。 | 药物:加强医疗疗法 根据指南和临床实践 |
有资格学习的年龄: | 18岁以上(成人,老年人) |
有资格学习的男女: | 全部 |
采样方法: | 非概率样本 |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联系人:雅各布·吕克(JakobLüker),医学博士 | +4922147832396 | jakob.lueker@uk-koeln.de | |
联系人:Jan-Hendrik Van den Bruck,医学博士 | +4922147884895 | Jan-Hendrik.van-den-bruck@uk-koeln.de |
追踪信息 | |||||||||
---|---|---|---|---|---|---|---|---|---|
首先提交日期 | 2019年8月16日 | ||||||||
第一个发布日期 | 2019年8月22日 | ||||||||
上次更新发布日期 | 2019年9月6日 | ||||||||
估计研究开始日期 | 2019年9月 | ||||||||
估计的初级完成日期 | 2020年8月(主要结果指标的最终数据收集日期) | ||||||||
当前的主要结果指标 | 双室起搏的百分比[时间范围:干预后3个月(常规监控)] 干预措施(消融/医疗)对先前降低的双心脏起搏百分比的影响(<98%)。双室进进措施以刺激百分比进行测量,并在常规设备询问时受到监测。 | ||||||||
原始主要结果指标 | 对双室起搏(%)的影响[时间范围:干预后3个月,经常监控室里的步调(%)] 干预措施(消融/医疗)对先前降低的双心脏起搏百分比的影响(<98%)。双室进进措施以刺激百分比进行测量,并在常规设备询问时受到监测。 | ||||||||
改变历史 | |||||||||
当前的次要结果指标 | 不提供 | ||||||||
原始的次要结果指标 | 不提供 | ||||||||
当前其他预先指定的结果指标 | 不提供 | ||||||||
原始其他预先指定的结果指标 | 不提供 | ||||||||
描述性信息 | |||||||||
简短标题 | 心室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对心脏重新同步治疗中次级室里起搏的影响 | ||||||||
官方头衔 | 心室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对心脏重新同步治疗中次级室里起搏的影响 | ||||||||
简要摘要 | 心脏重新同步疗法降低了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左束支块。减少的双心脏起搏会导致治疗衰竭。降低了最有效的死亡率,而BIV起搏至98%以上。 减少BIV起搏是一种常见现象,对CRT反应和PTS预后有潜在影响。频繁的心室外缘可能与CRT的减弱受益有关。研究人员试图系统地评估心室心律不齐对BIV起搏的影响。 | ||||||||
详细说明 | 不提供 | ||||||||
研究类型 | 观察 | ||||||||
学习规划 | 观察模型:队列 时间观点:回顾 | ||||||||
目标随访时间 | 不提供 | ||||||||
生物测量 | 不提供 | ||||||||
采样方法 | 非概率样本 | ||||||||
研究人群 | pts。随着收缩性心力衰竭,由于心室心律失常(PVC/VT)引起的宽QRS复合物和CRT较低的CRT和CRT减少 | ||||||||
健康)状况 |
| ||||||||
干涉 |
| ||||||||
研究组/队列 |
| ||||||||
出版物 * | 不提供 | ||||||||
*包括由数据提供商提供的出版物以及Medline中临床标识符(NCT编号)的出版物。 | |||||||||
招聘信息 | |||||||||
招聘状况 | 尚未招募 | ||||||||
估计入学人数 | 150 | ||||||||
原始估计注册 | 与电流相同 | ||||||||
估计学习完成日期 | 2020年12月 | ||||||||
估计的初级完成日期 | 2020年8月(主要结果指标的最终数据收集日期) | ||||||||
资格标准 |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 ||||||||
性别/性别 |
| ||||||||
年龄 | 18岁以上(成人,老年人) | ||||||||
接受健康的志愿者 | 不提供 | ||||||||
联系人 |
| ||||||||
列出的位置国家 | 不提供 | ||||||||
删除了位置国家 | |||||||||
管理信息 | |||||||||
NCT编号 | NCT04065893 | ||||||||
其他研究ID编号 | CRT-Bivent。 | ||||||||
有数据监测委员会 | 不 | ||||||||
美国FDA调节的产品 |
| ||||||||
IPD共享声明 |
| ||||||||
责任方 | UniversitätsklinikumKöln | ||||||||
研究赞助商 | UniversitätsklinikumKöln | ||||||||
合作者 | 不提供 | ||||||||
调查人员 | 不提供 | ||||||||
PRS帐户 | UniversitätsklinikumKöln | ||||||||
验证日期 | 2019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