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或疾病 | 干预/治疗 |
---|---|
肝细胞癌 | 药物:抗血管生成剂加抗PD-1/PD-L1抗体 |
研究类型 : | 观察 |
估计入学人数 : | 200名参与者 |
观察模型: | 队列 |
时间观点: | 预期 |
官方标题: | 与抗血管生成剂和抗PD-1抗体的联合疗法,用于无法切除或晚期肝细胞癌:一项队列研究 |
实际学习开始日期 : | 2020年7月1日 |
估计初级完成日期 : | 2022年7月31日 |
估计 学习完成日期 : | 2023年7月31日 |
小组/队列 | 干预/治疗 |
---|---|
组合疗法 Participants who receive systemic treatment with an anti-angiogenic agent, including sorafenib, lenvatinib, apatinib, and bevac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an anti-PD-1/PD-L1 antibody, including pembrolizumab, nivolumab, sintilimab, toripalimab, camrelizumab, tislelizumab,和atezolizumab。 | 药物:抗血管生成剂加抗PD-1/PD-L1抗体 与抗血管生成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VEGF/VEGFR抗体)和抗PD-1/PD-L1抗体的组合疗法。 |
符合研究资格的年龄: | 18年至90年(成人,老年人) |
有资格学习的男女: | 全部 |
接受健康的志愿者: | 不 |
采样方法: | 非概率样本 |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联系人:小东朱 | +862164037181 | zhuxiaodong@gmail.com |
中国,上海 | |
福丹大学中山医院 | 招募 |
上海上海,中国,200032年 | |
联系人:Xiao-dong Zhu +862164041990 zhuxiaodong@gmail.com | |
首席研究员:Hui-Chuan Sun,医学博士和博士 |
首席研究员: | Hui-Chuan Sun,医学博士,博士 | 福丹大学 |
追踪信息 | |||||
---|---|---|---|---|---|
首先提交日期 | 2020年11月19日 | ||||
第一个发布日期 | 2020年11月20日 | ||||
最后更新发布日期 | 2020年11月20日 | ||||
实际学习开始日期 | 2020年7月1日 | ||||
估计初级完成日期 | 2022年7月31日(主要结果度量的最终数据收集日期) | ||||
当前的主要结果指标 | 客观响应[时间范围:最多2年] 具有完全响应或部分响应的受试者 | ||||
原始主要结果指标 | 与电流相同 | ||||
改变历史 | 没有发布更改 | ||||
当前的次要结果指标 |
| ||||
原始的次要结果指标 | 与电流相同 | ||||
当前其他预先指定的结果指标 | 不提供 | ||||
其他其他预先指定的结果指标 | 不提供 | ||||
描述性信息 | |||||
简短标题 | 抗血管生成剂以及UHCC的抗PD-1抗体 | ||||
官方头衔 | 与抗血管生成剂和抗PD-1抗体的联合疗法,用于无法切除或晚期肝细胞癌:一项队列研究 | ||||
简要摘要 | 与抗血管生成剂和抗编程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的联合治疗表明,对于无法切除或晚期肝细胞癌(UHCC)的患者,抗肿瘤疗效很高。在这项单中心队列研究中,我们的目标是(1)评估现实世界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对于中国患者,大多数患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2)预测临床病理特征的临床有效性; (3)通过组织学特征和血液样本预测临床有效性。 | ||||
详细说明 | 与抗血管生成剂和抗编程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的联合治疗表明,对于无法切除或晚期肝细胞癌(UHCC)的患者,抗肿瘤疗效很高。在这项单中心队列研究中,我们的目标是: | ||||
研究类型 | 观察 | ||||
学习规划 | 观察模型:队列 时间观点:前瞻性 | ||||
目标随访时间 | 不提供 | ||||
生物测量 | 保留:DNA样品 描述: 组织标本和血液标本 | ||||
采样方法 | 非概率样本 | ||||
研究人群 | 接受抗血管固定剂和抗PD-1/PD-L1剂的联合疗法的不可切除或晚期HCC患者。 | ||||
健康)状况 | 肝细胞癌 | ||||
干涉 | 药物:抗血管生成剂加抗PD-1/PD-L1抗体 与抗血管生成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VEGF/VEGFR抗体)和抗PD-1/PD-L1抗体的组合疗法。 | ||||
研究组/队列 | 组合疗法 Participants who receive systemic treatment with an anti-angiogenic agent, including sorafenib, lenvatinib, apatinib, and bevac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an anti-PD-1/PD-L1 antibody, including pembrolizumab, nivolumab, sintilimab, toripalimab, camrelizumab, tislelizumab,和atezolizumab。 干预:药物:抗血管生成剂以及抗PD-1/PD-L1抗体 | ||||
出版物 * | 不提供 | ||||
*包括数据提供商提供的出版物以及MEDLINE中临床标识符(NCT编号)确定的出版物。 | |||||
招聘信息 | |||||
招聘状况 | 招募 | ||||
估计入学人数 | 200 | ||||
原始估计注册 | 与电流相同 | ||||
估计学习完成日期 | 2023年7月31日 | ||||
估计初级完成日期 | 2022年7月31日(主要结果度量的最终数据收集日期) | ||||
资格标准 |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 ||||
性别/性别 |
| ||||
年龄 | 18年至90年(成人,老年人) | ||||
接受健康的志愿者 | 不 | ||||
联系人 |
| ||||
列出的位置国家 | 中国 | ||||
删除了位置国家 | |||||
管理信息 | |||||
NCT编号 | NCT04639284 | ||||
其他研究ID编号 | comohcc | ||||
有数据监测委员会 | 不 | ||||
美国FDA调节的产品 |
| ||||
IPD共享声明 |
| ||||
责任方 | Hui-Chuan Sun,上海中山医院 | ||||
研究赞助商 | 上海中山医院 | ||||
合作者 | 不提供 | ||||
调查人员 |
| ||||
PRS帐户 | 上海中山医院 | ||||
验证日期 | 2020年11月 |
病情或疾病 | 干预/治疗 |
---|---|
肝细胞癌 | 药物:抗血管生成剂加抗PD-1/PD-L1抗体 |
研究类型 : | 观察 |
估计入学人数 : | 200名参与者 |
观察模型: | 队列 |
时间观点: | 预期 |
官方标题: | 与抗血管生成剂和抗PD-1抗体的联合疗法,用于无法切除或晚期肝细胞癌:一项队列研究 |
实际学习开始日期 : | 2020年7月1日 |
估计初级完成日期 : | 2022年7月31日 |
估计 学习完成日期 : | 2023年7月31日 |
小组/队列 | 干预/治疗 |
---|---|
组合疗法 Participants who receive systemic treatment with an anti-angiogenic agent, including sorafenib, lenvatinib, apatinib, and bevac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an anti-PD-1/PD-L1 antibody, including pembrolizumab, nivolumab, sintilimab, toripalimab, camrelizumab, tislelizumab,和atezolizumab。 | 药物:抗血管生成剂加抗PD-1/PD-L1抗体 与抗血管生成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VEGF/VEGFR抗体)和抗PD-1/PD-L1抗体的组合疗法。 |
符合研究资格的年龄: | 18年至90年(成人,老年人) |
有资格学习的男女: | 全部 |
接受健康的志愿者: | 不 |
采样方法: | 非概率样本 |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追踪信息 | |||||
---|---|---|---|---|---|
首先提交日期 | 2020年11月19日 | ||||
第一个发布日期 | 2020年11月20日 | ||||
最后更新发布日期 | 2020年11月20日 | ||||
实际学习开始日期 | 2020年7月1日 | ||||
估计初级完成日期 | 2022年7月31日(主要结果度量的最终数据收集日期) | ||||
当前的主要结果指标 | 客观响应[时间范围:最多2年] 具有完全响应或部分响应的受试者 | ||||
原始主要结果指标 | 与电流相同 | ||||
改变历史 | 没有发布更改 | ||||
当前的次要结果指标 |
| ||||
原始的次要结果指标 | 与电流相同 | ||||
当前其他预先指定的结果指标 | 不提供 | ||||
其他其他预先指定的结果指标 | 不提供 | ||||
描述性信息 | |||||
简短标题 | 抗血管生成剂以及UHCC的抗PD-1抗体 | ||||
官方头衔 | 与抗血管生成剂和抗PD-1抗体的联合疗法,用于无法切除或晚期肝细胞癌:一项队列研究 | ||||
简要摘要 | 与抗血管生成剂和抗编程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的联合治疗表明,对于无法切除或晚期肝细胞癌(UHCC)的患者,抗肿瘤疗效很高。在这项单中心队列研究中,我们的目标是(1)评估现实世界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对于中国患者,大多数患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2)预测临床病理特征的临床有效性; (3)通过组织学特征和血液样本预测临床有效性。 | ||||
详细说明 | 与抗血管生成剂和抗编程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的联合治疗表明,对于无法切除或晚期肝细胞癌(UHCC)的患者,抗肿瘤疗效很高。在这项单中心队列研究中,我们的目标是: | ||||
研究类型 | 观察 | ||||
学习规划 | 观察模型:队列 时间观点:前瞻性 | ||||
目标随访时间 | 不提供 | ||||
生物测量 | 保留:DNA样品 描述: 组织标本和血液标本 | ||||
采样方法 | 非概率样本 | ||||
研究人群 | 接受抗血管固定剂和抗PD-1/PD-L1剂的联合疗法的不可切除或晚期HCC患者。 | ||||
健康)状况 | 肝细胞癌 | ||||
干涉 | 药物:抗血管生成剂加抗PD-1/PD-L1抗体 与抗血管生成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VEGF/VEGFR抗体)和抗PD-1/PD-L1抗体的组合疗法。 | ||||
研究组/队列 | 组合疗法 Participants who receive systemic treatment with an anti-angiogenic agent, including sorafenib, lenvatinib, apatinib, and bevac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an anti-PD-1/PD-L1 antibody, including pembrolizumab, nivolumab, sintilimab, toripalimab, camrelizumab, tislelizumab,和atezolizumab。 干预:药物:抗血管生成剂以及抗PD-1/PD-L1抗体 | ||||
出版物 * | 不提供 | ||||
*包括数据提供商提供的出版物以及MEDLINE中临床标识符(NCT编号)确定的出版物。 | |||||
招聘信息 | |||||
招聘状况 | 招募 | ||||
估计入学人数 | 200 | ||||
原始估计注册 | 与电流相同 | ||||
估计学习完成日期 | 2023年7月31日 | ||||
估计初级完成日期 | 2022年7月31日(主要结果度量的最终数据收集日期) | ||||
资格标准 |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 ||||
性别/性别 |
| ||||
年龄 | 18年至90年(成人,老年人) | ||||
接受健康的志愿者 | 不 | ||||
联系人 |
| ||||
列出的位置国家 | 中国 | ||||
删除了位置国家 | |||||
管理信息 | |||||
NCT编号 | NCT04639284 | ||||
其他研究ID编号 | comohcc | ||||
有数据监测委员会 | 不 | ||||
美国FDA调节的产品 |
| ||||
IPD共享声明 |
| ||||
责任方 | Hui-Chuan Sun,上海中山医院 | ||||
研究赞助商 | 上海中山医院 | ||||
合作者 | 不提供 | ||||
调查人员 |
| ||||
PRS帐户 | 上海中山医院 | ||||
验证日期 | 2020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