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和背景信息
登记号 |
CTR20210055 |
相关登记号 |
|
药物名称 |
Enzastaurin片
曾用名:
|
药物类型 |
化学药物
|
临床申请受理号
|
企业选择不公示
|
适应症 |
胶质母细胞瘤 |
试验专业题目 |
在新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并且全新生物标记物DGM1 阳性患者中评估Enzastaurin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加辅助化疗方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试验 |
试验通俗题目 |
在新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并且全新生物标记物DGM1 阳性患者中评估Enzastaurin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加辅助化疗方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试验 |
试验方案编号 |
DB102-01 |
方案最新版本号
|
方案修订版3.1
|
版本日期: |
2021-03-30 |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
否 |
二、申请人信息
三、临床试验信息
1、试验目的
主要目的:
在新诊断为
胶质母细胞瘤的
Denovo基因标记物1(DGM1)阳性患者中,与安慰剂对照,评估enzastaurin联合
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加辅助化疗方案在患者总生存期(OS)方面的优效性。
次要目的:
1. 在DGM1生物标记物阳性患者中比较治疗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2. 在DGM1生物标记物阳性患者中比较治疗组间的客观缓解率(ORR)。
3. 进一步评估enzastaurin加入
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加辅助化疗方案后的安全性特征。
探索性目的:
1. 在DGM1生物标记物阴性患者中评估总生存期(OS)。
2. 确定色素尿的存在(尿液呈橙色/红色)是否与服用enzastaurin的患者生存期改善存在关联。
3. 分析尿液中是否存在enzastaurin和enzastaurin代谢产物(尿液药代动力学[PK])。
4. 评估其它胚系或肿瘤生物标记物的存在是否与服用enzastaurin的患者的疗效改善存在关联。
5. 确定enzastaurin和enzastaurin代谢产物的浓度,以便纳入后续的群体PK分析中。
2、试验设计
试验分类 |
安全性和有效性
|
试验分期 |
III期
|
设计类型 |
平行分组
|
随机化 |
随机化
|
盲法 |
双盲
|
试验范围 |
国际多中心试验
|
3、受试者信息
年龄 |
18岁(最小年龄)至
无上限
(最大年龄)
|
性别 |
男+女
|
健康受试者 |
无
|
入选标准 |
1
|
签署知情同意书。
|
2
|
年龄≥18岁且预期寿命>12周。
|
3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标准(2016年),经组织学证实为新诊断的幕上胶质母细胞瘤,包括神经胶质肉瘤(GS)(IDH突变型除外);之前诊断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但现已升级为胶质母细胞瘤(经组织学证实)的未经化疗和放疗的初治患者也符合研究资格。
|
4
|
患者必须在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术后5周内接受随访(本研究不可纳入仅进行活检的患者)
|
5
|
开始研究治疗之前,颅骨切开术部位必须充分愈合,去除引流或无蜂窝组织炎,同时相关的颅骨成形必须形态完整。
|
6
|
在随机化前获知DGM1生物标记物的状态(阳性或阴性)。
|
7
|
具有胶质母细胞瘤的术后肿瘤组织样本,且MGMT甲基化状态可评估。
|
8
|
Karnofsky体能状态评分(KPS)≥70分。
|
9
|
在研究治疗开始前5天内皮质类固醇的使用剂量稳定或在减量过程中。
|
10
|
同意在参与研究期间不使用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
11
|
随机化前14天内器官功能储备足够:
骨髓
a.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1.5×10^9/L;
b. 血小板计数≥100×10^9/L;
c. 血红蛋白≥10 g/dL(也可通过输血满足血红蛋白的标准)。
肾脏
a. 血清肌酐
|
12
|
首次治疗前7天内血清妊娠试验结果呈阴性(仅针对具有潜在生育能力的女性患者)。
|
13
|
具有潜在生育能力的男性和女性患者必须同意在整个研究期间以及研究治疗末次给药后至少3个月内或女性患者在最后一次服用TMZ后6个月内,使用有效的避孕方法,以较晚者为准。(例如: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屏障避孕法),具有潜在生育能力的患者定义如下:
1)男性患者除非进行了输精管切除术且输精管切除术后进行的精液分析证实不育,否则将视为具有潜在生育能力。
2) 女性患者除非接受了子宫切除术和/或手术绝育(双侧卵巢切除术、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或双侧输卵管闭塞术[根据器械说明书已证实闭塞]后至少6周)、存在经医学证实的卵巢功能衰竭或达到绝经后状态(定义为连续12个月内停经且无其他病理或生理原因),否则将视为具有潜在生育能力;可通过血清促卵泡激素(FSH)水平是否介于绝经后妇女的实验室参考范围来证实是否达到绝经后状态。
|
14
|
愿意并且能够依从方案。
|
|
排除标准 |
1
|
无法吞服片剂或胶囊。
|
2
|
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
3
|
既往接受过化疗(包括含有卡莫司汀的膜剂[Gliadel®]、免疫疗法[包括疫苗疗法])或治疗GBM或GS的研究药物,(为帮助达到最佳手术切除效果,允许手术前接受5-氨基乙酰丙酸[ALA]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
|
4
|
胶质母细胞瘤IDH突变型。
|
5
|
既往接受过脑部放疗。
|
6
|
无法停用酶诱导的抗癫痫药物EIAED;如果患者之前正在接受EIAED,至少必须在随机化前2周停药。
|
7
|
在随机化前7天内使用强效诱导剂,或中效或强效CYP3A4抑制剂,或预计需要在研究治疗期间使用。
|
8
|
在开始研究治疗前7天内使用任何可延长QT/QTc间期的药物或预计需要在研究治疗期间使用。
|
9
|
目前存在需要全身治疗的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
|
10
|
既往长QT综合征病史,或筛选期ECG报告读数显示QTc间期>450 msec[男性]或>470 msec[女性](建议使用经Fridericia校正公式计算的QTc,即QTcF),或不明原因的晕厥病史。
|
11
|
存在当地产品说明书中列出的替莫唑胺的任何禁忌症。
|
12
|
患有另一种恶性肿瘤(但经充分治疗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除外);既往曾患有另一种恶性肿瘤但无病生存期超过5年的患者以及接受根治治疗且无病生存期超过2年的局部恶性肿瘤患者符合资格。
|
13
|
在随机化前30天内参与其他涉及研究用药物的研究。
|
14
|
可能会增加参与研究相关风险或研究给药有关风险,或者可能会干扰研究结果的判读以及(根据研究者的判断)可能使患者不适合参与本研究的其他重度急性或慢性医学病症或精神疾病,包括近期(过去一年内)或目前存在自杀意念或行为,或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有临床意义。
|
|
4、试验分组
试验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Enzastaurin片
英文通用名:Enzastaurin tablet
商品名称:NA
|
剂型:片剂
规格:125mg
用法用量:口服,375mg或250mg或500mg。
用药时程:联合治疗阶段:375 mg(3片)或者250 mg(2片)。
单药治疗阶段:
前两周口服375mg(或250mg),(3片或2片);然后增加至500 mg(4片) 。
辅助治疗阶段:
500 mg(4片)
|
|
对照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安慰剂
英文通用名:Placebo
商品名称:NA
|
剂型:片剂
规格:125mg
用法用量:口服,375mg或250mg或500mg。
用药时程:联合治疗阶段:375 mg(3片)或者250 mg(2片)。
单药治疗阶段:
前两周口服375mg(或250mg),(3片或2片);然后增加至500 mg(4片) 。
辅助治疗阶段:
500 mg(4片)
|
|
5、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DGM1生物标记物阳性患者中的总生存期(OS)。总生存期定义为从随机化分组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导致死亡的时间。 |
达到196个OS事件后进行评估。 |
有效性指标
|
|
次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在DGM1生物标记物阳性患者中比较治疗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
达到196个OS事件后进行评估。 |
有效性指标
|
2 |
在DGM1生物标记物阳性患者中比较治疗组间的客观缓解率(ORR)。 |
达到196个OS事件后进行评估。 |
有效性指标
|
3 |
按照类型、频率、严重程度(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5.0版NCI CTCAE]进行评级)、时间、严重性以及与研究治疗的相关性表征的不良事件。 |
达到196个OS事件后进行评估。 |
安全性指标
|
4 |
按照类型、频率、严重程度(按照5.0版NCI CTCAE进行评级)和时间表征的实验室结果异常。 |
达到196个OS事件后进行评估。 |
安全性指标
|
5 |
生命体征异常(体温,心率和血压)。 |
达到196个OS事件后进行评估。 |
安全性指标
|
6 |
ECG(QT间期)。 |
达到196个OS事件后进行评估。 |
安全性指标
|
|
6、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MC)
有
7、为受试者购买试验伤害保险
有
四、研究者信息
1、主要研究者信息
1 |
姓名 |
毛颖(中国总协调研究者) |
学位 |
博士 |
职称 |
教授 |
电话 |
02152888828 |
Email |
maoying@fudan.edu.cn |
邮政地址 |
上海市-上海市-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 12 号 |
邮编 |
200040 |
单位名称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2 |
姓名 |
李文斌(中国总协调研究者) |
学位 |
博士 |
职称 |
教授 |
电话 |
01063926410 |
Email |
liwenbin@ccmu.edu.cn |
邮政地址 |
北京市-北京市-中国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19号 |
邮编 |
100070 |
单位名称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2、各参加机构信息
序号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 |
省(州) |
城市 |
1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毛颖(中国总协调研究者) |
中国 |
上海市 |
上海市 |
2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李文斌(中国总协调研究者) |
中国 |
北京市 |
北京市 |
3 |
北京协和医院 |
马文斌 |
中国 |
北京市 |
北京市 |
4 |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
闫长祥 |
中国 |
北京市 |
北京市 |
5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王樑 |
中国 |
陕西省 |
西安市 |
6 |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牟永告 |
中国 |
广东省 |
广州市 |
7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李维平 |
中国 |
广东省 |
深圳市 |
8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杨学军 |
中国 |
天津市 |
天津市 |
9 |
安徽省立医院 |
牛朝诗 |
中国 |
安徽省 |
合肥市 |
10 |
天津市环湖医院 |
姜炜 |
中国 |
天津市 |
天津市 |
11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雷霆 |
中国 |
湖北省 |
武汉市 |
12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刘云会 |
中国 |
辽宁省 |
沈阳市 |
13 |
Sylvester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
Macarena De la Fuente |
美国 |
Florida |
Miami |
14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Helen Diller Family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
Nicholas Butowski |
美国 |
California |
San Francisco |
15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Moores Cancer Center |
David Piccioni |
美国 |
California |
La Jolla |
16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Health Chao Family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
Daniela Bota |
美国 |
California |
Orange County |
17 |
John Nasseff Neuroscience Institute |
John Trusheim |
美国 |
Minnesota |
Saint Paul |
18 |
Henry Ford Health System |
Tobias Walbert |
美国 |
Michigan |
Detroit |
19 |
Sylvester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
Macarena De la Fuente |
美国 |
Deerfield Beach |
Floride |
20 |
Sylvester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The Lennar Foundation Medical Center |
Macarena De la Fuente |
美国 |
Coral Gables |
Floride |
21 |
University of Miami Hospital and Clinics |
Macarena De la Fuente |
美国 |
Miami |
Floride |
五、伦理委员会信息
序号 |
名称 |
审查结论 |
批准日期/备案日期 |
1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0-12-08 |
2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 |
同意
|
2020-12-24 |
3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 |
修改后同意
|
2020-12-27 |
4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1-01-27 |
5 |
华中科技大学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
修改后同意
|
2021-01-27 |
6 |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
修改后同意
|
2021-01-28 |
7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物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1-01-31 |
8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1-02-01 |
9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1-02-01 |
10 |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1-02-19 |
11 |
华中科技大学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1-03-31 |
12 |
安徽省立医院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
修改后同意
|
2021-04-08 |
13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1-04-14 |
14 |
天津市环湖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1-04-23 |
15 |
安徽省立医院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1-04-26 |
16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1-05-11 |
17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 |
同意
|
2021-06-24 |
六、试验状态信息
1、试验状态
进行中
(招募中)
2、试验人数
目标入组人数 |
国内: 100 ;
国际: 318 ;
|
已入组人数 |
国内: 1 ;
国际: 4 ;
|
实际入组总人数 |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国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3、受试者招募及试验完成日期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
国内:2021-07-13;
国际:2020-12-16;
|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
国内:2021-08-02;
国际:2021-01-06;
|
试验完成日期
|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国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七、临床试验结果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