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和背景信息
登记号 |
CTR20192481 |
相关登记号 |
|
药物名称 |
Daratumumab
|
药物类型 |
生物制品
|
临床申请受理号
|
JXSL1900053
|
适应症 |
多发性骨髓瘤 |
试验专业题目 |
一项在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受试者中评估JNJ-54767414(Daratumumab)皮下给药的I期、开放性、多中心研究 |
试验通俗题目 |
在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受试者中评估Daratumumab皮下给药的临床研究 |
试验方案编号 |
54767414MMY1010;1.0 |
方案最新版本号
|
修正案 1
|
版本日期: |
2020-09-07 |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
企业选择不公示 |
二、申请人信息
三、临床试验信息
1、试验目的
评估Daratumumab皮下给药在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2、试验设计
试验分类 |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试验
|
试验分期 |
I期
|
设计类型 |
单臂试验
|
随机化 |
非随机化
|
盲法 |
开放
|
试验范围 |
国内试验
|
3、受试者信息
年龄 |
18岁(最小年龄)至
NA岁(最大年龄)
|
性别 |
男+女
|
健康受试者 |
无
|
入选标准 |
1
|
根据IMWG诊断标准,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
|
2
|
受试者必须具有可测量的分泌性疾病,定义为以下任何一种情况: 血清M蛋白水平≥1.0 g/dL或IgA、IgD、IgE或IgM型MM≥0.5 g/dL;或 尿液M蛋白水平≥200 mg/24小时;或 血清Ig游离轻链(FLC)≥10 mg/dL且血清Ig κ/λ FLC比异常(如果受试者血清和尿液中没有可测量的M蛋白)
|
3
|
对至少1种既往治疗方案产生缓解(基于研究者判定的缓解为PR或更佳)。
|
4
|
基于研究者对缓解情况的判定,末次治疗疾病进展。
|
5
|
受试者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必须为0或1。
|
6
|
既往接受过至少2线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定义参见附件11)。
a) 在治疗过程中以任何顺序接受过一种PI(≥2个周期或2个月治疗)和一种IMiD(≥2个周期或2个月治疗)(除了在前2个周期/月内由于严重过敏反应而终止这些治疗的受试者)。
b) “治疗线数”是指为期一个或多个治疗周期的计划治疗方案,参见附件1。放疗、二磷酸盐治疗、或一次类固醇短期治疗(即在首次给药后21天内少于或等于相当于160 mg地塞米松的积累剂量)将不被认为是一个既往治疗线。
|
|
排除标准 |
1
|
先前接受过daratumumab或其他抗CD38治疗的受试者。
|
2
|
受试者在研究药物首次给药前接受过以下抗肿瘤治疗:在21天内或至少5个半衰期内(以更短时间为准)接受过靶向治疗、表观遗传治疗或试验性药物治疗,或侵入性的试验性医疗器械; 在21天内使用过单克隆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在21天内接受过细胞毒性治疗; 在14天内接受过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 在7天内接受过免疫调节剂治疗; 在21天内接受过放射疗法。但如果放射野覆盖≤5%的骨髓储备,则无论放疗结束日期是哪天,受试者都有资格参加研究。
|
3
|
受试者在第1周期第1天前28天内接受过血浆置换疗法。
|
4
|
受试者已知有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MM受累
|
5
|
存在可能干扰研究程序或结果,或者经研究者判定会对参加本研究带来一定风险的合并医疗状况或疾病(例如活动性全身感染)。
|
|
4、试验分组
试验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Daratumumab
|
用法用量:注射液;规格:120mg/ml,16.6ml/支,皮下注射,15 mL/1800mg/次;第1和2周期,每周一次给药,第3至6周期,每两周一次给药,第7周期及以后,每四周一次给药。连续给药,直到受试者疾病进展、受试者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受试者撤回接受研究药物的知情同意或开始接受禁用药物等方案规定的终止治疗相关要求。
|
2
|
中文通用名:达雷妥尤单抗皮下注射剂
英文通用名:Daratumumab
商品名称:NA
|
剂型:注射液
规格:120mg/ml,16.6ml/支
用法用量:皮下注射,15 mL/1800mg/次;第1和2周期,每周一次给药,第3至6周期,每两周一次给药,第7周期及以后,每四周一次给药。
用药时程:连续给药,直到疾病进展、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或章节10.2所列的其他原因
|
|
对照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不适用
|
用法用量:不适用
|
|
5、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的数量及频率 |
从收到署名并注明日期的知情同意书起,至受试者完成研究药物末次给药后30天。 |
安全性指标
|
2 |
Daratumumab的血药浓度最大值 |
C1D1给药前,给药后2小时,给药后12小时 |
有效性指标
|
3 |
Daratumumab每周一次给药结束时的谷浓度(即第3周期第1天给药前的浓度) |
C3D1给药前 |
有效性指标
|
|
次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总缓解率(ORR) |
从第1周期第1天开始,每28天(±7天)开展一次疾病评估,使用IMWG一致推荐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缓解标准,直至证实疾病进展。 |
有效性指标
|
2 |
缓解持续时间(DOR) |
从第1周期第1天开始,每28天(±7天)开展一次疾病评估,使用IMWG一致推荐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缓解标准,直至证实疾病进展。 |
有效性指标
|
3 |
至缓解时间(TTR) |
从第1周期第1天开始,每28天(±7天)开展一次疾病评估,使用IMWG一致推荐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缓解标准,直至证实疾病进展。 |
有效性指标
|
4 |
抗Daratumumab抗体和抗rHuPH20抗体的发生率 |
C1D1给药前;C1D15给药前;C5D1给药前;C7D1给药前;治疗后第4周;治疗后第8周; |
安全性指标
|
|
6、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MC)
无
7、为受试者购买试验伤害保险
有
四、研究者信息
1、主要研究者信息
1 |
姓名 |
邱录贵 |
学位 |
医学博士 |
职称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电话 |
022-23909172 |
Email |
qiulg@ihcams.ac.cn |
邮政地址 |
天津市-天津市-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288号 |
邮编 |
300320 |
单位名称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
2、各参加机构信息
序号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 |
省(州) |
城市 |
1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
邱录贵 |
中国 |
天津市 |
天津市 |
2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景红梅 |
中国 |
北京市 |
北京市 |
3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刘竞;阳国平 |
中国 |
湖南省 |
长沙市 |
4 |
南京鼓楼医院 |
李娟 |
中国 |
江苏省 |
南京市 |
5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冯茹;许重远 |
中国 |
广东省 |
广州市 |
6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葛峥 |
中国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五、伦理委员会信息
序号 |
名称 |
审查结论 |
批准日期/备案日期 |
1 |
临床试验伦理申请递交函 |
同意
|
2019-08-19 |
2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
修改后同意
|
2019-09-18 |
3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
同意
|
2020-11-04 |
4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
同意
|
2020-11-18 |
5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
同意
|
2021-03-17 |
六、试验状态信息
1、试验状态
进行中
(招募完成)
2、试验人数
目标入组人数 |
国内: 20 ;
|
已入组人数 |
国内: 21 ;
|
实际入组总人数 |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3、受试者招募及试验完成日期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
国内:2020-03-20;
|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
国内:2020-05-26;
|
试验完成日期
|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七、临床试验结果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