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和背景信息
						
							
								| 登记号 | CTR20190802 | 
							
								| 相关登记号 |  | 
							
								| 药物名称 | HMPL-523乙酸盐片
									  曾用名:无 | 
							
								| 药物类型 | 化学药物 | 
							
								| 临床申请受理号 | 企业选择不公示 | 
							
								| 适应症 |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 试验专业题目 | HMPL-523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疗效的Ib期临床研究 | 
							
								| 试验通俗题目 | HMPL-523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Ib期研究 | 
							
								| 试验方案编号 | 2018-523-00CH1;方案版本1.0 | 方案最新版本号 | 2.0 | 
							
								| 版本日期: | 2020-09-02 |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 企业选择不公示 | 
						
						二、申请人信息
						
						三、临床试验信息
						1、试验目的
						1.评价HMPL-523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确定HMPL-523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后续临床研究推荐剂量。
3.评估不同剂量HMPL-523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初步疗效。
4.考察HMPL-523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
						
2、试验设计
						
							
								| 试验分类 | 安全性和有效性 | 试验分期 | I期 | 设计类型 | 平行分组 | 
							
								| 随机化 | 随机化 | 盲法 | 双盲 | 试验范围 | 国内试验 | 
						
						3、受试者信息
						
							
								| 年龄 | 18岁(最小年龄)至
										75岁(最大年龄) | 
							
								| 性别 | 男+女 | 
							
								| 健康受试者 | 无 | 
							
								| 入选标准 | 
										
											| 1 |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  
											| 2 | 18~75岁的男性或女性; |  
											| 3 | 体力状况计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 |  
											| 4 | 随机前已经诊断为ITP(血小板持续减少超过6个月); |  
											| 5 | 至少针对ITP一线治疗无效、或在治疗后复发;或对脾切除术疗效欠佳或术后复发; |  
											| 6 | 病情相对稳定,WHO出血评级0-1级,经研究者判断预期2周内无需紧急治疗; |  
											| 7 | 实验室检查满足下述条件(采血前1周内未接受过针对该指标异常的治疗):筛选期的2次血小板计数(2次检查间隔至少超过24小时)均小于30×109/L;血红蛋白>90 g/L(如确定为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80g/L方可入组),白细胞>2.5×109/L,中性粒细胞>1.8×109/L;血清肌酐浓度≤1.5倍正常参考值范围上限(ULN),且肌酐清除率≥50mL/min;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5×ULN;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未超出正常范围上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未超出正常值范围的20%; |  
											| 8 | 有生育能力的男性或女性受试者必须同意在研究期间和末次研究用药90天内使用有效的避孕方法,例如双重屏障式避孕方法,避孕套,口服或注射避孕药物,宫内节育器等。绝经后妇女(>50岁并且停经1年以上)和手术绝育的妇女不受此条件限制。 |  
											| 9 | 本研究允许受试者接受一种稳定剂量抗ITP药物合并治疗,详细要求如下:糖皮质激素:至少在随机前2周已保持稳定剂量(等量于泼尼松≤20 mg/天),或随机前2周已停药;达那唑或硫唑嘌呤:至少在随机前3个月已保持稳定剂量,或随机前4周已停药。 |  | 
							
								| 排除标准 | 
										
										| 1 |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者;或需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ITP以外的自身免疫疾病者; |  
										| 2 | 骨髓纤维化,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其他恶性血液系统疾病者; |  
										| 3 | 随机前12周内接受过脾切除术者; |  
										| 4 | 随机前4周内进行过重大手术;或研究期间需要进行重大的择期手术者; |  
										| 5 | 有恶性肿瘤既往史(除皮肤基底细胞癌或宫颈原位癌以外)者; |  
										| 6 | 既往/伴有重要的动脉/静脉栓塞性疾病; |  
										| 7 |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史(如Ⅲ/Ⅳ级的充血性心脏衰竭,需要药物治疗的心律失常或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过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血管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QTc≥450 ms; |  
										| 8 | 药物无法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  
										| 9 | 既往有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如吞咽困难、活动性胃溃疡等,无法口服药物或口服药物有吸收障碍者; |  
										| 10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  
										| 11 | 临床上有未控制的活动性感染; |  
										| 12 | 已知有显著临床意义的肝病史,如HBV DNA ≥2000IU/mL(或者≥1×104拷贝数)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肝硬化者; |  
										| 13 | 在随机前2周内接受过ITP的紧急治疗; |  
										| 14 | 在随机前4周内接受过以提升血小板为目的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环孢素A、霉酚酸酯等),入选标准中第9条的情况除外; |  
										| 15 | 需要长期/持续接受对血小板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NSAIDs等)或抗凝剂治疗; |  
										| 16 | 随机前14周内接受过利妥昔单抗治疗者; |  
										| 17 | 随机前1周内接受过中药治疗者 |  
										| 18 | 随机前两周或5个半衰期(以更长的时间段为准)服用强CYP3A抑制剂或诱导剂(贯叶连翘为三周)以及治疗窗窄的CYP3A、CYP1A2或CYP2B6底物(详见附件4); |  
										| 19 | 既往接受过脾酪氨酸激酶(SYK)抑制剂(如Fostamatinib)的治疗; |  
										| 20 | 已知对研究药物活性成分或辅料过敏者; |  
										| 21 | 随机前4周(或随机前尚处于研究药物的5个半衰期内,以更长的时间为准)参加过药物或侵入性医疗器械临床研究的受试者; |  
										| 22 | 受试者存在严重的心理或精神异常; |  
										| 23 | 酗酒或药物滥用者; |  
										| 24 | 处于妊娠和哺乳期的女性受试者; |  
										| 25 | 研究者认为受试者不适合参加本研究。 |  | 
						
						4、试验分组
						
							
								| 试验药 |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 1 | 中文通用名:HMPL-523乙酸盐片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 100mg;口服,100mg/次,每日一次*8周,饭后30分钟内温水送服 
 |  
											| 2 | 中文通用名:HMPL-523乙酸盐片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 100mg;口服,200mg/次,每日一次*8周,饭后30分钟内温水送服 
 |  
											| 3 | 中文通用名:HMPL-523乙酸盐片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 100mg;口服,300mg/次,每日一次*8周,饭后30分钟内温水送服 
 |  | 
							
								| 对照药 |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 1 | 中文通用名:HMPL-523安慰剂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 100mg;口服,100mg/次,每日一次*8周,饭后30分钟内温水送服 
 |  
											| 2 | 中文通用名:HMPL-523安慰剂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 100mg;口服,200mg/次,每日一次*8周,饭后30分钟内温水送服 
 |  
											| 3 | 中文通用名:HMPL-523安慰剂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 100mg;口服,300mg/次,每日一次*8周,饭后30分钟内温水送服 
 |  | 
						
						5、终点指标
						
							
								| 主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 1 | 服药期间前8周内(包含第8周)连续两次访视,血小板计数≥30×109/L且较基线增加2倍(期间未接受过紧急治疗)的受试者百分比 | 服药期间前8周内(包含第8周) | 有效性指标 |  | 
							
								| 次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 1 | 服药后第2、3、4、5、6、7、8周血小板计数达到≥50×109/L的受试者百分比; | 服药后第2、3、4、5、6、7、8周 | 有效性指标 |  
											| 2 | 服药后第2、3、4、5、6、7、8周血小板计数达到≥30×109/L,并且至少比基线增加≥20×109/L的受试者百分比; | 服药后第2、3、4、5、6、7、8周 | 有效性指标 |  
											| 3 | 服药后第2、3、4、5、6、7、8周血小板计数达到≥30×109/L,并且至少比基线增加2倍的受试者百分比; | 服药后第2、3、4、5、6、7、8周 | 有效性指标 |  
											| 4 | 血小板计数至少一次≥50×109/L的受试者百分比; | 服药8周(第57天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5 | 血小板计数至少一次≥30×109/L且较基线增加≥20×109/L的受试者百分比; | 服药8周(第57天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6 | 从给药开始直至第一次血小板计数≥50×109/L需要的时间; | 服药8周(第57天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7 | 从给药开始直至第一次血小板计数达到≥30×109/L需要的时间; | 服药8周(第57天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8 | 各访视时间点血小板计数值; | 每次访视 | 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  
											| 9 | 接受紧急治疗的受试者百分比; | 服药8周(第57天访视) | 安全性指标 |  
											| 10 | 根据WHO出血评分标准,各访视时间点的出血评分; | 每次访视 | 安全性指标 |  
											| 11 | 从给药开始直至第一次血小板计数较基线增加≥20×109/L需要的时间; | 服药8周(第57天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12 | 受试者血小板计数分别≥30×109/L 、≥50×109/L的最长持续时间; | 服药8周(第57天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13 | 受试者血小板计数分别≥30×109/L 、≥50×109/L的累计持续时间; | 服药8周(第57天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14 | 服药8周(第57天访视)血小板计数≥30×109/L且较基线增加≥20×109/L(期间未接受过紧急治疗)的受试者百分比; | 服药8周(第57天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15 | 至少一次血小板≥30×109/L且较基线增加2倍(期间未接受过紧急治疗)的受试者百分比。 | 服药8周(第57天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16 | 最后6次(第14-24周)访视中至少4次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受试者百分比; | 服药8周(第168天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17 | 第24周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受试者百分比; | 服药8周(第168天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18 | 基线血小板<15×109/L的患者,24周时血小板≥30×109/L且较基线增加≥20×109/L的患者比例; | 服药8周(第168天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19 | 血小板计数≥30×109/L且较基线增加2倍的最长持续时间; | 服药8周(第168天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20 | 血小板计数≥30×109/L且较基线增加2倍的累计持续时间; | 服药8周(第168天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21 | 8-24周至少一次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受试者百分比; | 服药8周(第168天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22 | 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最长持续时间; | 服药8周(第168天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23 | 血小板计数≥50×109/L的累计持续时间; | 服药8周(第168天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24 | 各访视时间点血小板计数值; | 每次访视 | 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  
											| 25 | 接受紧急治疗的受试者百分比 | 服药8周(第168天访视) | 安全性指标 |  
											| 26 | 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 | 服药8周(第168天访视) | 安全性指标 |  | 
						
						
							6、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MC)
						
								无
						
							7、是否购买保险
						
							
							有
						
四、研究者信息
						1、主要研究者信息
						
							
								| 1 | 姓名 | 杨仁池 | 学位 | 医学博士 | 职称 | 教授 | 
							
								| 电话 | 86-13512078861 | Email | rcyang65@163.com | 邮政地址 | 天津市-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288号 | 
							
								| 邮编 | 300020 | 单位名称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 
						
						2、各参加机构信息
						
							
								| 序号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或地区 | 省(州) | 城市 | 
							
								| 1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 杨仁池 | 中国 | 天津市 | 天津市 | 
							
								| 2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李军民 | 中国 | 上海市 | 上海市 | 
							
								| 3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殷杰 | 中国 | 江苏省 | 苏州市 | 
							
								| 4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黄瑞滨 | 中国 | 江西省 | 南昌市 | 
							
								| 5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龚玉萍 | 中国 | 四川省 | 成都市 | 
							
								| 6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胡豫 | 中国 | 湖北省 | 武汉市 | 
							
								| 7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陈文明 | 中国 | 北京市 | 北京市 | 
							
								| 8 | 河南省肿瘤医院 | 周虎 | 中国 | 河南省 | 郑州市 | 
							
								| 9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罗成伟 | 中国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五、伦理委员会信息
						
							
								| 序号 | 名称 | 审查结论 | 批准日期/备案日期 | 
							
								| 1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9-01-16 | 
							
								| 2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0-09-10 | 
						
						六、试验状态信息
						1、试验状态
						已完成
												
2、试验人数
						
							
								| 目标入组人数 | 国内: 51-60 ; | 
							
								| 已入组人数 | 国内: 45 ; | 
							
								| 实际入组总人数 | 国内: 45  ; | 
						
						3、受试者招募及试验完成日期
						
							
								|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 国内:2019-05-30; | 
							
								|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 国内:2019-08-12; | 
							
								| 试验完成日期 | 国内:2021-11-30; | 
						
						七、临床试验结果摘要
						
						
							| 序号 | 版本号 | 版本日期 | 
					    
					    	| 1 | 1.0 | 2022-0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