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和背景信息
登记号 |
CTR20190368 |
相关登记号 |
CTR20190406 |
药物名称 |
Baricitinib (LY3009104)片
|
药物类型 |
化学药物
|
临床申请受理号
|
企业选择不公示
|
适应症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试验专业题目 |
Baricitinib 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3 期研究 |
试验通俗题目 |
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试验方案编号 |
I4V-MC-JAHZ; a:2018年12月7号 |
方案最新版本号
|
I4V-MC-JAHZ(b)
|
版本日期: |
2020-04-20 |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
企业选择不公示 |
二、申请人信息
三、临床试验信息
1、试验目的
评价Baricitinib 4 mg QD 加本底标准治疗与安慰剂加本底标准治疗相比对 SLE 疾病活动的作用
2、试验设计
试验分类 |
安全性和有效性
|
试验分期 |
III期
|
设计类型 |
平行分组
|
随机化 |
随机化
|
盲法 |
双盲
|
试验范围 |
国际多中心试验
|
3、受试者信息
年龄 |
18岁(最小年龄)至
无岁(最大年龄)
|
性别 |
男+女
|
健康受试者 |
无
|
入选标准 |
1
|
在筛选前至少 24 周临床诊断为 SLE
|
2
|
随机分配前,有记录表明符合 11 条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修订标准中的至少 4条,该修订标准是 1997 年对 1982 年 SLE 分类 ACR 标准的更新
|
3
|
筛选期间,根据中心实验室的评定,有以下 1 种或多种情形:抗核抗体阳性(ANA;滴度大于等于 1:80)和/或抗 dsDNA 阳性和/或抗 Smith 阳性(抗 Sm)
|
4
|
筛选时的 SLEDAI-2K 总评分 大于等于6
|
5
|
基线(第 2 次访视)时 SLEDAI-2K 临床评分大于等于 4
|
6
|
筛选期间至少有 1 个 BILAG A 级评分或 2 个 BILAG B 级评分
|
7
|
正在接受以下至少一种 SoC 药物来治疗 SLE:a. 抗疟药单药(如羟化氯喹、氯喹、奎纳克林),筛选(第 1 次访视)前以稳定治疗剂量使用至少 8 周;b. 免疫抑制剂单药(如甲氨蝶呤 [MTX]、硫唑嘌呤、麦考酚酯、他克莫司),筛选(第 1 次访视)前以稳定治疗剂量使用至少 8 周;c. 口服皮质类固醇,筛选(第 1 次访视)前至少 4 周开始使用,在筛选(第 1 次访视)前至少两周以及截至基线访视(第 2 次访视)以小于等于40mg/天的稳定剂量使用泼尼松(或等效药物)。如果患者未接受抗疟药或免疫抑制剂,则皮质类固醇的剂量必须大于等于7.5 mg/天泼尼松(或等效药物)
|
|
排除标准 |
1
|
有重度活动性狼疮肾炎
|
2
|
有活动性 CNS 狼疮
|
3
|
有以下病史或存在以下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脏疾病、胃肠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神经精神疾病,或者任何其它严重和/或不稳定疾病,使研究者认为,使用试验用药物可能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或者这些疾病会干扰数据判读
|
4
|
当前或近期有临床上严重的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或寄生虫感染
|
5
|
筛选 12 周内接受过环磷酰胺(或任何其他细胞毒性制剂)
|
|
4、试验分组
试验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Baricitinib (LY3009104)片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4mg;口服;每日一次;每次 1 片Baricitinib 4 mg 片剂和一片与Baricitinib 2 mg 外形相同的安慰剂,连续用药52周;高剂量组
|
2
|
中文通用名:Baricitinib (LY3009104)片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2mg;口服;每日一次;每次1 片Baricitinib 2 mg 片剂和一片与Baricitinib 4 mg 外形相同的安慰剂,连续用药52周;低剂量组
|
|
对照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与Baricitinib 4 mg 外形相同的安慰剂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4mg;口服;每日一次;每次2 片安慰剂片剂:1 片与Baricitinib 4 mg 外形相同,1 片与Baricitinib 2 mg 外形相同,连续用药52周
|
2 |
中文通用名:与Baricitinib 2 mg 外形相同的安慰剂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4mg;口服;每日一次;每次2 片安慰剂片剂:1 片与Baricitinib 4 mg 外形相同,1 片与Baricitinib 2 mg 外形相同,连续用药52周
|
|
5、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第 52 周时达到 SRI-4 缓解的患者比例(高剂量组) |
第52周 |
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
|
次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暂未填写此信息 |
|
6、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MC)
有
7、是否购买保险
有
四、研究者信息
1、主要研究者信息
1 |
姓名 |
曾小峰,教授 |
学位 |
医学博士 |
职称 |
主任医师 |
电话 |
010-69156114 |
Email |
xiaofeng.zeng@cstar.org.cn |
邮政地址 |
北京市-北京市-(东院)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 |
邮编 |
100730 |
单位名称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2、各参加机构信息
序号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或地区 |
省(州) |
城市 |
1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万伟国 |
中国 |
上海市 |
上海市 |
2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吴华香 |
中国 |
浙江省 |
杭州市 |
3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孙凌云 |
中国 |
江苏省 |
南京市 |
4 |
新疆维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
武丽君 |
中国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5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武剑 |
中国 |
江苏省 |
苏州市 |
6 |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
毕黎琦 |
中国 |
吉林省 |
长春市 |
7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曾小峰 |
中国 |
北京市 |
北京市 |
8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魏蔚 |
中国 |
天津市 |
天津市 |
9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杨念生 |
中国 |
广东省 |
广州市 |
10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张榕 |
中国 |
辽宁省 |
沈阳市 |
11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张志毅 |
中国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12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张卓莉 |
中国 |
北京市 |
北京市 |
13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黄安斌 |
中国 |
湖北省 |
武汉市 |
14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姜林娣 |
中国 |
上海市 |
上海市 |
15 |
宁波市第一医院 |
邬秀娣 |
中国 |
浙江省 |
宁波市 |
16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刘升云 |
中国 |
河南省 |
郑州市 |
17 |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 |
胡建康 |
中国 |
江西省 |
萍乡市 |
五、伦理委员会信息
序号 |
名称 |
审查结论 |
批准日期/备案日期 |
1 |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
同意
|
2018-12-05 |
2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人体研究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8-12-25 |
3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同意
|
2018-12-25 |
4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物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8-12-27 |
5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修改后同意
|
2018-12-27 |
6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9-01-10 |
7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同意
|
2019-01-15 |
8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修改后同意
|
2019-01-22 |
9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9-01-23 |
10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同意
|
2019-03-22 |
11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同意
|
2019-05-31 |
12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同意
|
2019-07-05 |
13 |
宁波市第一医院 |
同意
|
2019-07-09 |
14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同意
|
2019-07-15 |
15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同意
|
2019-07-17 |
16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同意
|
2019-08-07 |
17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同意
|
2019-08-08 |
18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同意
|
2019-08-12 |
19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同意
|
2019-08-20 |
20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同意
|
2019-08-28 |
21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同意
|
2019-09-04 |
22 |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
同意
|
2019-09-20 |
23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同意
|
2019-09-25 |
24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同意
|
2019-09-29 |
25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
同意
|
2019-10-16 |
26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同意
|
2019-10-29 |
六、试验状态信息
1、试验状态
主动终止
(基于所有试验数据,结果不支持继续Baricitinitib SLE项目.)
2、试验人数
目标入组人数 |
国内: 60 ;
国际: 750 ;
|
已入组人数 |
国内: 116 ;
国际: 769 ;
|
实际入组总人数 |
国内: 116 ;
国际: 769 ;
|
3、受试者招募及试验完成日期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
国内:2019-04-25;
国际:2018-08-02;
|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
国内:2019-05-30;
国际:2018-10-16;
|
试验终止日期
|
国内:2022-01-25;
国际:2022-01-25;
|
七、临床试验结果摘要
序号 |
版本号 |
版本日期 |
1 |
I4V-MC-JAHZ(b) |
2022-0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