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和背景信息
| 登记号 |
CTR20171146 |
| 相关登记号 |
|
| 药物名称 |
罗沙司他胶囊
|
| 药物类型 |
化学药物
|
|
临床申请受理号
|
CXHL1600143
|
| 适应症 |
相对低危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导致的贫血 |
| 试验专业题目 |
FG-4592治疗相对低危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贫血的II期/III期试验 |
| 试验通俗题目 |
FG-4592治疗MDS贫血的II期/III期试验 |
| 试验方案编号 |
FGCL-4592-813 |
方案最新版本号
|
5
|
| 版本日期: |
2020-11-11 |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
企业选择不公示 |
二、申请人信息
三、临床试验信息
1、试验目的
主要目的是评估FG-4592在相对低危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治疗贫血的有效性。II期次要目的为优化III期部分的起始剂量。III期次要目的为评估红细胞生成反应的相关因素和评估补救治疗的必要性
2、试验设计
| 试验分类 |
安全性和有效性
|
试验分期 |
其它
其他说明:II/III期 (II期部分开放队列,III期部分随机对照)
|
设计类型 |
平行分组
|
| 随机化 |
随机化
|
盲法 |
双盲
|
试验范围 |
国内试验
|
3、受试者信息
| 年龄 |
18岁(最小年龄)至
80岁(最大年龄)
|
| 性别 |
男+女
|
| 健康受试者 |
无
|
| 入选标准 |
|
1
|
诊断为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在首日前 12 周内经骨髓穿刺/活检确认),根据 IPSS-R分类为极低危、低危或中危,且骨髓原始细胞< 5% (在首日之前 12 周内有记录) 。
|
|
2
|
筛选期血红蛋白水平≥6g/dL且<10.0 g/dL(最近的 2 次筛选期血红蛋白测量水平的平均值,间隔 3-10 天)。
|
|
3
|
非输血依赖, ,定义为首日前 12 周内未进行红细胞输注。
|
|
4
|
年龄18至80岁,男性或非妊娠、非哺乳期的女性
|
|
5
|
体重≥ 45 kg
|
|
6
|
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受试者和其配偶有生育能力的男性受试者必须同意在试验期间和最后一次给予研究药物后至少3个月内采用有效的避孕方法。
|
|
7
|
首日前 30 天内未接受 ESA 治疗。
|
|
8
|
东部肿瘤学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0、1或2 。
|
|
9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3×正常上限, 且总胆红素水平≤1.5 x 正常上限。允许进行一次复查。
|
|
10
|
血清铁蛋白≥ 50 μg/L
|
|
11
|
血小板≥ 30,000 /mm3
|
|
12
|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800/mm3
|
|
13
|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45 mL/min/1.73 m2
|
|
14
|
能依从研究访视时间表,并理解和依从所有试验方案要求
|
|
15
|
能口服药物。
|
|
16
|
愿意并且能够签署知情同意书
|
|
| 排除标准 |
|
1
|
诊断为与既往化疗、广泛性放疗(> 25%的骨髓储备)和/或其他重大化学品或放射暴露相关的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
2
|
计划在研究期间进行清髓性化疗或全脑脊髓放疗。
|
|
3
|
既往诊断为MDS IPSS-R 高危或极高危
|
|
4
|
既往进行过造血干细胞移植
|
|
5
|
严重的骨髓纤维化
|
|
6
|
基线EPO水平大于400 U/L。
|
|
7
|
既往接受FG-4592或其他HIF-PHI治疗。
|
|
8
|
在首日前8周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促血小板生成素,或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治疗。
|
|
9
|
首日前 12 周内曾接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阿扎胞苷、地西他滨、环孢霉素、沙利度胺或来那度胺治疗。
|
|
10
|
首日前28天内接受任何试验药物治疗
|
|
11
|
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因导致的临床显著的贫血。
|
|
12
|
任何活动性恶性肿瘤,除局灶非转移性鳞状细胞或基底细胞皮肤癌或原位癌之外;有恶性肿瘤史但已治愈的患者可以入组
|
|
13
|
需要全身性抗生素治疗的活动性感染
|
|
14
|
预期寿命< 6个月
|
|
15
|
癫痫史
|
|
16
|
首日前6个月内出现血栓栓塞事件
|
|
17
|
目前需要抗凝治疗
|
|
18
|
已知人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感染
|
|
19
|
严重心脏病,包括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III或IV级充血性心力衰竭,无法控制的高血压或低血压,或严重的瓣膜或心内膜疾病等,导致受试者存在血栓栓塞的风险
|
|
20
|
临床显著的或未受控制的持续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
|
21
|
临床显著的或未受控制的医学状况或计划手术
|
|
22
|
目前滥用酒精和/或药物
|
|
23
|
严重或活动性肝病史
|
|
4、试验分组
| 试验药 |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
1
|
中文通用名:罗沙司他胶囊
英文通用名:Roxadustat Capsules
商品名称:爱瑞卓
|
用法用量:在研究II期和III期阶段应用。口服胶囊制剂,从选定的起始剂量开始(50/70/100/150/200/250/300/350/400mg),每周三次给药,治疗期共计26周。
|
|
2
|
中文通用名:罗沙司他胶囊
英文通用名:Roxadustat Capsules
商品名称:爱瑞卓
|
剂型:胶囊
规格:20mg/50mg
用法用量:在研究II期和III期阶段应用。口服胶囊制剂,从选定的起始剂量开始(50/70/100/150/200/250/300/350/400mg),每周三次给药,治疗期共计26周。
用药时程:NA
|
|
| 对照药 |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 1 |
中文通用名:安慰剂20mg/50mg
|
用法用量:仅在研究III期阶段应用。口服胶囊制剂,从选定的起始剂量开始(50/70/100/150/200/250/300/350/400mg),每周三次给药,治疗期共计26周。
|
| 2 |
中文通用名:安慰剂20mg/50mg
英文通用名:Placebo 20mg/50mg
商品名称:罗沙司他
|
剂型:胶囊
规格:20mg/50mg
用法用量:仅在研究III期阶段应用。口服胶囊制剂,从选定的起始剂量开始(50/70/100/150/200/250/300/350/400mg),每周三次给药,治疗期共计26周。
用药时程:NA
|
|
5、终点指标
| 主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 1 |
对FG-4592产生血红蛋白应答的受试者比例。血红蛋白应答定义为试验的任意8周期间,在未输血情况下平均血红蛋白水平较基线升高≥ 1.0 g/dL。 |
研究结束 |
有效性指标
|
|
| 次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 1 |
血红蛋白水平较基线升高≥1.0 g/dL的受试者人数(%) |
研究结束 |
有效性指标
|
| 2 |
第一次获得血红蛋白应答的时间 |
研究结束 |
有效性指标
|
| 3 |
25-27周平均血红蛋白水平较基线的变化值 |
研究结束 |
有效性指标
|
| 4 |
任意8周内在未输血的情况下平均血红蛋白水平≥10.0 g/dL受试者的比例 |
研究结束 |
有效性指标
|
| 5 |
至第27周,需要输血或血红蛋白水平<6.0 g/dL的受试者人数(%) |
研究结束 |
有效性指标
|
| 6 |
FACT-An和FACIT-F分别较基线变化的平均值 |
研究结束 |
有效性指标
|
| 7 |
治疗后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s)或治疗后出现的严重不良事件(TESAEs) |
研究结束 |
安全性指标
|
| 8 |
生命体征、心电图(ECG)和临床实验室检查相对基线的变化值 |
研究结束 |
安全性指标
|
| 9 |
接受补救治疗或满足补救治疗标准的受试者人数(%),和从首次给药到补救治疗或到满足补救治疗标准的时间 |
研究结束 |
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
| 10 |
出现疾病进展的受试者百分比(%) |
研究结束 |
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
|
6、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MC)
无
7、是否购买保险
有
四、研究者信息
1、主要研究者信息
| 1 |
姓名 |
肖志坚 |
学位 |
博士 |
职称 |
教授,主任医师 |
| 电话 |
13821085716 |
Email |
zjxiao@ihcams.ac.cn |
邮政地址 |
天津市-天津市-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288号 |
| 邮编 |
300020 |
单位名称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 |
2、各参加机构信息
| 序号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或地区 |
省(州) |
城市 |
| 1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
肖志坚 |
中国 |
天津 |
天津 |
| 2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杜欣 |
中国 |
广东 |
广州 |
| 3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苗瞄 |
中国 |
江苏 |
苏州 |
| 4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刘霆 |
中国 |
四川 |
成都 |
| 5 |
北京协和医院 |
韩冰 |
中国 |
北京 |
北京 |
| 6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任汉云 |
中国 |
北京 |
北京 |
| 7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景红梅 |
中国 |
北京 |
北京 |
| 8 |
中日友好医院 |
李振玲 |
中国 |
北京 |
北京 |
| 9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常春康 |
中国 |
上海 |
上海 |
| 10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王小钦 |
中国 |
上海 |
上海 |
| 11 |
上海市同济医院 |
梁爱斌 |
中国 |
上海 |
上海 |
| 12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胡豫 |
中国 |
湖北 |
武汉 |
| 13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周剑峰 |
中国 |
湖北 |
武汉 |
| 14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刘启发 |
中国 |
广东 |
广州 |
| 15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佟红艳 |
中国 |
浙江 |
杭州 |
| 16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张梅 |
中国 |
陕西 |
西安 |
| 17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何广胜 |
中国 |
江苏 |
南京 |
| 18 |
河南省肿瘤医院 |
刘新建 |
中国 |
河南 |
郑州 |
| 19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曾云 |
中国 |
云南 |
昆明 |
| 20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李莉娟 |
中国 |
甘肃 |
兰州 |
| 21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
王春森 |
中国 |
四川 |
成都 |
| 22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夏瑞祥 |
中国 |
安徽 |
合肥 |
| 23 |
苏北人民医院 |
顾健 |
中国 |
江苏 |
扬州 |
| 24 |
海南省人民医院 |
林丽娥 |
中国 |
海南 |
海口 |
| 25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李德鹏 |
中国 |
江苏 |
徐州 |
| 26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侯明 |
中国 |
山东 |
济南 |
| 27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葛峥 |
中国 |
江苏 |
南京 |
| 28 |
陕西省人民医院 |
王一 |
中国 |
陕西省 |
西安市 |
| 29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林艳娟 |
中国 |
福建省 |
福州市 |
| 30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刘 竞 |
中国 |
湖南省 |
长沙市 |
| 31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任金海 |
中国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 32 |
安徽省立医院 |
刘会兰 |
中国 |
安徽省 |
合肥市 |
| 33 |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徐瑞荣 |
中国 |
山东省 |
济南市 |
| 34 |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邵宗鸿 |
中国 |
天津市 |
天津市 |
| 35 |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杨艳丽 |
中国 |
安徽省 |
蚌埠市 |
| 36 |
株洲市中心医院 |
胡国瑜 |
中国 |
湖南省 |
株洲市 |
| 37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高素君 |
中国 |
吉林省 |
长春市 |
五、伦理委员会信息
| 序号 |
名称 |
审查结论 |
批准日期/备案日期 |
| 1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7-08-02 |
| 2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0-12-16 |
六、试验状态信息
1、试验状态
主动终止
(申办方因研究开发策略调整决定终止本研究,该决定并非基于研究治疗中的任何安全性问题)
2、试验人数
| 目标入组人数 |
国内: II期部分40,III期部分135 ;
|
| 已入组人数 |
国内: 43 ;
|
| 实际入组总人数 |
国内: 43 ;
|
3、受试者招募及试验完成日期
|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
国内:2018-06-06;
|
|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
国内:2018-06-06;
|
|
试验终止日期
|
国内:2023-06-08;
|
七、临床试验结果摘要
| 序号 |
版本号 |
版本日期 |
| 1 |
1.0 |
2023-0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