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和背景信息
登记号 |
CTR20160683 |
相关登记号 |
CTR20160228; |
药物名称 |
伯瑞替尼
|
药物类型 |
化学药物
|
临床申请受理号
|
企业选择不公示
|
适应症 |
神经胶质瘤 |
试验专业题目 |
考察伯瑞替尼在ZM融合基因阳性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的I期、开放、剂量递增研究 |
试验通俗题目 |
评价伯瑞替尼对ZM阳性脑胶质瘤患者的耐受性和PK研究 |
试验方案编号 |
HMO-PLB1001-I-GBM-01 |
方案最新版本号
|
|
版本日期: |
|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
企业选择不公示 |
二、申请人信息
三、临床试验信息
1、试验目的
考察伯瑞替尼肠溶胶囊在ZM融合基因阳性的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单次和多次连续口服给药的耐受性,确定剂量限制性毒性、II期推荐剂量及最大耐受剂量。
确定伯瑞替尼单次和多次连续口服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确定伯瑞替尼多次口服给药后脑脊液中药物含量。
通过神经肿瘤治疗反应评价标准评价伯瑞替尼的抗肿瘤活性。
2、试验设计
试验分类 |
安全性和有效性
|
试验分期 |
I期
|
设计类型 |
单臂试验
|
随机化 |
非随机化
|
盲法 |
开放
|
试验范围 |
国内试验
|
3、受试者信息
年龄 |
18岁(最小年龄)至
无岁(最大年龄)
|
性别 |
男+女
|
健康受试者 |
无
|
入选标准 |
1
|
签署参加研究的书面知情同意书。
|
2
|
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男性或女性。
|
3
|
经组织学证实的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既往至少接受过替莫唑胺标准治疗方案失败的。
|
4
|
经研究中心实验室检测证实存在ZM融合基因阳性。
|
5
|
至少有一处可测量病灶(按RANO标准)。
|
6
|
研究治疗开始前必须已从既往治疗的不良反应中恢复至正常水平。
|
7
|
首次给药前14天内需要进行增强的脑部基线CT/MRI扫描,且未发现近期有出血症状。首次给药前5天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稳定。
|
8
|
允许既往接受过γ刀或其他局部高剂量放疗,但患者必须有后续的组织学证据证实肿瘤复发,除了放射野外出现的的新发病灶。
|
9
|
对于正在进行放疗的患者,须在放疗结束至少8周后,再行基准MRI扫描,以尽可能降低放射性坏死对诊断疾病进展造成的干扰,或者在放疗结束至少4周后行MRI扫描,与放疗前MRI对比,检查是否有放射野外的新发病灶。
|
10
|
研究第1天距最近的一次手术已至少28天,距最近一次活检已至少7天。
|
11
|
ECOG -KPS≥50,可吞咽药物并保持口服给药。
|
12
|
预期生存期≥3个月。
|
13
|
血液学、血生化和脏器功能。
|
14
|
研究者判断依从性好,能按方案完成预定访视、治疗和实验室检查。
|
15
|
既往接受过手术切除的患者需提供新鲜肿瘤组织和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样本。
|
|
排除标准 |
1
|
不愿意提供血液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分子筛选。
|
2
|
先前曾经接受过c-Met抑制剂或HGF靶向性治疗。
|
3
|
先前接受过卡莫司汀缓释植入剂治疗或脑病灶内植入放疗。
|
4
|
研究第1天前4周内接受过开颅手术。
|
5
|
无法进行MRI检查(比如安装有起搏器)。
|
6
|
不稳定或无法控制的疾病或与心功能有关或影响心功能的情形(如不稳定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 > II级]、未控制的高血压[舒张压> 85 mmHg;收缩压> 145 mmHg])或心律失常。
|
7
|
研究第1天前6个月内动脉血栓栓塞史(如中风、一过性缺血性发作或心肌梗死)。研究第1天前6个月内有出血或高凝性凝血障碍。
|
8
|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或胃炎。
|
9
|
有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胰腺手术的病史或者具有可能增加胰腺炎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
|
10
|
血清钾、血清钙或镁超出正常值。
|
11
|
存在既往抗癌治疗未恢复的毒性,脱发除外。
|
12
|
可能增加毒性风险的任何合并的医学状况。
|
13
|
研究第1天前4周内接受过抗肿瘤治疗。如果抗肿瘤治疗为抗体治疗,间隔必须为6周。
|
14
|
正在接受溶栓或抗凝治疗,预防中央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低剂量华法林(
|
15
|
在研究第1天前4周内进行过大手术。
|
16
|
活动期的肝炎病毒患者或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患者。
|
17
|
妊娠或在哺乳。
|
18
|
研究期间不能采用充分的避孕措施受试者。
|
19
|
目前参加另一项临床试验或在试验药物末次给药的30天内。
|
20
|
不能遵守所有方案流程。
|
21
|
受试者有任何种类的影响受试者提供书面知情同意书和/或依从研究流程的病症。
|
|
4、试验分组
试验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伯瑞替尼
|
用法用量:胶囊;规格25mg,口服,一天两次,每次50mg。用药时程:单次给药后观察3天,如未出现DLT则连续给药,以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直至患者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不良反应。第一剂量组。
|
2
|
中文通用名:伯瑞替尼
|
用法用量:胶囊;规格100mg,口服,一天两次,每次100mg。用药时程:单次给药后观察3天,如未出现DLT则连续给药,以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直至患者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不良反应。第二剂量组。
|
3
|
中文通用名:伯瑞替尼
|
用法用量:胶囊;规格100mg,口服,一天两次,每次200mg。用药时程:单次给药后观察3天,如未出现DLT则连续给药,以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直至患者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不良反应。第三剂量组。
|
4
|
中文通用名:伯瑞替尼
|
用法用量:胶囊;规格100mg,口服,一天两次,每次300mg。用药时程:单次给药后观察3天,如未出现DLT则连续给药,以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直至患者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不良反应。第四剂量组。
|
|
对照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无
|
用法用量:无
|
|
5、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安全性和耐受性 |
每28天评价一次 |
安全性指标
|
|
次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药代动力学(PK)参数。 |
每28天评价一次 |
安全性指标
|
2 |
脑脊液中的药物含量。 |
每28天评价一次 |
安全性指标
|
3 |
通过神经肿瘤治疗反应评价标准(RANO标准)评估的肿瘤反应。 |
首次28天评价一次。后续每个治疗周期评价一次。 |
有效性指标
|
|
6、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MC)
无
7、为受试者购买试验伤害保险
有
四、研究者信息
1、主要研究者信息
1 |
姓名 |
李文斌 医学博士 |
学位 |
|
职称 |
教授、主任医师 |
电话 |
010-63926116 |
Email |
liwenbin@ccmu.edu.cn |
邮政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铁医路10号住院部脑胶质瘤科 |
邮编 |
100038 |
单位名称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
2、各参加机构信息
序号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 |
省(州) |
城市 |
1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
李文斌 |
中国 |
北京 |
北京市 |
五、伦理委员会信息
序号 |
名称 |
审查结论 |
批准日期/备案日期 |
1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
修改后同意
|
2016-08-18 |
六、试验状态信息
1、试验状态
进行中
(招募中)
2、试验人数
目标入组人数 |
国内: 24 ;
|
已入组人数 |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实际入组总人数 |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3、受试者招募及试验完成日期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
国内:2016-09-22;
|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试验完成日期
|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七、临床试验结果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