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和背景信息
登记号 |
CTR20160253 |
相关登记号 |
CTR20200508 |
药物名称 |
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曾用名:
|
药物类型 |
生物制品
|
临床申请受理号
|
CXSL1400063
|
适应症 |
A型血友病 |
试验专业题目 |
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A型血友病疗效和安全性临床研究——多中心、单臂、开放的临床试验 |
试验通俗题目 |
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
试验方案编号 |
CTTQ-NXBYZ;版本号:V2.1 |
方案最新版本号
|
|
版本日期: |
|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
企业选择不公示 |
二、申请人信息
三、临床试验信息
1、试验目的
1. 评价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和预防A型血友病患者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 考察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在中国A型血友病患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2、试验设计
试验分类 |
安全性
|
试验分期 |
其它
其他说明:
|
设计类型 |
单臂试验
|
随机化 |
非随机化
|
盲法 |
开放
|
试验范围 |
国内试验
|
3、受试者信息
年龄 |
12岁(最小年龄)至
65岁(最大年龄)
|
性别 |
男+女
|
健康受试者 |
无
|
入选标准 |
1
|
确诊为A型血友病者;
|
2
|
年龄:12-65岁,男女均可,并伴中度、重度的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活性:中度1-5%,重度低于1%),既往FVIII(重组凝血因子Ⅷ或血浆源性凝血因子Ⅷ)治疗的暴露天数(ED)不少于50天;
|
3
|
基线时未检出抑制物、无FⅧ抑制物抗体形成病史(Bethesda法检测<0.6BU,需有检测结果记录);
|
4
|
肝肾功能符合要求;
|
5
|
育龄期受试者同意在整个试验期间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者,并持续至末次用药后28天;
|
6
|
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未成年受试者由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
7
|
对于参加药代分析的受试者要求:体格允许进行抽血试验;受试者在服药前 1 天, 必须处于非出血状态;受试者在 PK 试验期间遵守约定程序,能够遵守预定的访视,治 疗计划,实验室测试,和其他研究程序,包括试验之前一个强制性的 72 小时清洗期(72 小时内不能使用其他治疗血友病的药物,包括重组因子Ⅷ、血源性Ⅷ、冷凝蛋白、全血等)。
|
|
排除标准 |
1
|
现在或曾经检测到FⅧ抑制剂(>0.6 BU);
|
2
|
诊断为非A型血友病的任何其他出血性疾病;
|
3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阳性者;
|
4
|
受试者在试验期间或试验结束后1个月内选择择期手术;
|
5
|
受试者在入组前一周内使用过强的松、环磷酰胺和环孢霉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且清洗期不足7个半衰期者;
|
6
|
已知对试验药或其活性物质,任何剂型过敏者;即对人胚肾细胞蛋白有超敏反应者;
|
7
|
严重贫血且需要输血者;
|
8
|
明显的肝或肾功能损害:ALT或AST>5×ULN,或总胆红素>2×ULN或血清肌酐>2×ULN,凝血酶原时间>1.5×ULN,血小板计数<80×109/L者,或对肝素敏感或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或其他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
9
|
有心脏手术史并需要抗凝治疗者;严重的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3级或者以上者;
|
10
|
不可控高血压者:收缩压>150mmHg或舒张压>90mmHg者;
|
11
|
有酒瘾者、其他严重急性或慢性疾病、精神状况或实验室异常较大者,以及研究者认为不宜参加者。
|
|
4、试验分组
试验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
用法用量:粉针剂剂;规格250IU/瓶;按体重(Kg)X 因子Ⅷ期望升高值(IU/dL)X0.5[(IU/kg)/(IU/dL)]的剂量,4mL 0.9%氯化钠溶液复溶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5min内静脉推注完成。试验总周期是按需治疗6个月,每周用药1-2次,预计用药次数:26-52次。
|
2
|
中文通用名: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
用法用量:粉针剂;规格250IU/瓶;4mL 0.9%氯化钠溶液复溶,5mL内静脉注射。医生指导性使用:需要剂量(IU)= 体重(kg) × 因子Ⅷ期望升高值(IU/dL或% )× 0.5[(IU/kg)/(IU/dL)]。
|
3
|
中文通用名: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
用法用量:粉针剂;规格250IU/瓶;4mL 0.9%氯化钠溶液复溶,5mL内静脉注射。医生指导性使用:需要剂量(IU)= 体重(kg) × 因子Ⅷ期望升高值(IU/dL或% )× 0.5[(IU/kg)/(IU/dL)]。
|
4
|
中文通用名: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
用法用量:粉针剂;规格250IU/瓶;4mL 0.9%氯化钠溶液复溶,5mL内静脉注射。医生指导性使用:需要剂量(IU)= 体重(kg) × 因子Ⅷ期望升高值(IU/dL或% )× 0.5[(IU/kg)/(IU/dL)]。
|
5
|
中文通用名: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
用法用量:粉针剂;规格250IU/瓶;静脉注射。按需给药;每次剂量(IU)=体重(kg)×因子Ⅷ期望值(IU/dL或%)×0.5[(IU/kg)/(IU/dL)]
用药时程:180天;
|
6
|
中文通用名: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
用法用量:粉针剂;规格250IU/瓶;静脉注射。按需给药;每次剂量(IU)=体重(kg)×因子Ⅷ期望值(IU/dL或%)×0.5[(IU/kg)/(IU/dL)]
用药时程:180天;
|
7
|
中文通用名: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
用法用量:粉针剂;规格250IU/瓶;静脉注射。按需给药;每次剂量(IU)=体重(kg)×因子Ⅷ期望值(IU/dL或%)×0.5[(IU/kg)/(IU/dL)]
用药时程:180天;
|
8
|
中文通用名: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
用法用量:粉针剂;规格250IU/瓶;静脉注射。按需给药;每次剂量(IU)=体重(kg)×因子Ⅷ期望值(IU/dL或%)×0.5[(IU/kg)/(IU/dL)]
用药时程:180天;
|
|
对照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无
|
用法用量:无
|
|
5、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出血情况,过敏反应,不良事件,抗Ⅷ因子抗体的阳性率。 |
每次用药前 |
安全性指标
|
2 |
首次用药后的15min、60min的输注效率。不同出血状况,用药量不同,根据所预期的因子活性值计算用药后的效果 |
首次用药后的15min、60min后 |
有效性指标
|
3 |
首次用药完6小时后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率 |
首次用药完6小时后 |
有效性指标
|
|
次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首次输注后,凝血因子Ⅷ活性提升达到预计活性值的受试者比例 |
用药180天 |
有效性指标
|
2 |
首次输注后15min、60min的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升高幅度比较 |
首次用药 |
有效性指标
|
3 |
药代动力学参数 |
所有药代采血结束后 |
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
4 |
按需治疗期间出血事件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率。 |
用药180天内 |
有效性指标
|
|
6、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MC)
无
7、为受试者购买试验伤害保险
有
四、研究者信息
1、主要研究者信息
1 |
姓名 |
张磊 |
学位 |
|
职称 |
主任医师 |
电话 |
13502118379 |
Email |
zlpumc@hotmail.com |
邮政地址 |
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288号B座4楼 |
邮编 |
300020 |
单位名称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
2、各参加机构信息
序号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 |
省(州) |
城市 |
1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
张磊 |
中国 |
天津市 |
天津市 |
2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王学锋 |
中国 |
上海市 |
上海市 |
3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杨林花 |
中国 |
山西省 |
太原市 |
4 |
安徽省立医院 |
孙自敏 |
中国 |
安徽省 |
合肥市 |
5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席亚明 |
中国 |
甘肃省 |
兰州市 |
6 |
江西省人民医院 |
金成豪 |
中国 |
江西省 |
南昌市 |
五、伦理委员会信息
序号 |
名称 |
审查结论 |
批准日期/备案日期 |
1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6-04-05 |
2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6-08-12 |
3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7-01-20 |
4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7-03-31 |
5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7-05-19 |
6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9-07-02 |
六、试验状态信息
1、试验状态
进行中
(招募完成)
2、试验人数
目标入组人数 |
国内: 60 ;
|
已入组人数 |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实际入组总人数 |
国内: 74 ;
|
3、受试者招募及试验完成日期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
国内:2016-08-19;
|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试验完成日期
|
国内:2018-02-06;
|
七、临床试验结果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