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和背景信息
登记号 |
CTR20132354 |
相关登记号 |
|
药物名称 |
拉莫三嗪分散片,英文名:Lamotrigine
|
药物类型 |
化学药物
|
临床申请受理号
|
企业选择不公示
|
适应症 |
双相情感障碍I型 |
试验专业题目 |
拉莫三嗪长期预防双相I型患者抑郁、躁狂、轻躁狂或混合发作的复发和/或复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
试验通俗题目 |
拉莫三嗪长期预防双相I型复发和/或复燃的研究 |
试验方案编号 |
SCA113783 |
方案最新版本号
|
|
版本日期: |
|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
企业选择不公示 |
二、申请人信息
三、临床试验信息
1、试验目的
评价在双相情感障碍I型受试者中,比较拉莫三嗪200mg/天与安慰剂长期(36周)预防抑郁、躁狂、轻躁狂、或混合发作(以心境障碍复发或复燃需要干预的时间作为指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试验设计
试验分类 |
安全性和有效性
|
试验分期 |
III期
|
设计类型 |
平行分组
|
随机化 |
随机化
|
盲法 |
双盲
|
试验范围 |
国内试验
|
3、受试者信息
年龄 |
18岁(最小年龄)至
N/A岁(最大年龄)
|
性别 |
男+女
|
健康受试者 |
无
|
入选标准 |
1
|
能够与研究者、研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及填写研究相关材料,能够理解知情同意书,并在进行任何研究评估之前签署书面的知情同意书。
|
2
|
男性或女性,门诊或住院患者,年龄≥ 18岁。
|
3
|
根据DSM-IV诊断标准,无精神病性表征,受试者在最近60天内被诊断如下疾病:1)双相I型障碍,最近一次发作为抑郁(296.5x);2)双相I型障碍,最近一次发作为轻躁狂(296.40);3)双相I型障碍,最近一次发作为躁狂(296.4x);4)双相I型障碍,最近一次发作为混合型(296.6x)。
|
4
|
受试者被诊断为双相I型障碍,最近一次发作为抑郁(296.5x)必须满足以下标准:1)3年内至少有一次根据DSM-IV诊断标准明确记录躁狂,轻躁狂或混合发作;2)最近/正在发作的抑郁持续时间2周以上,且不超过12个月时间;3)正在发作抑郁的患者,筛查期的HAMD-17总分不低于18分。
|
5
|
双相I型障碍,最近一次发作为轻躁狂(296.40)或躁狂(296.4x)或混合型(296.6x) :1)3年内至少另外有一次根据DSM-IV诊断标准明确记录的躁狂,轻躁狂或混合发作和另外一次抑郁发作;2)躁狂发作至少一周(除非住院)或轻躁狂发作至少4天或混合发作至少1周,但是都不超过12个月时间;3)如果患者的躁狂发作是首次或者正在发作的,杨氏躁狂量表前11项至少10分以上;4)如果患者的混合发作是首次或者正在发作的,杨氏躁狂量表前11项总分至少10分以上,而且HAMD-17总分在18分以上。
|
|
排除标准 |
1
|
符合DSM–IV快速循环标准,在入选前12个月内有>4次躁狂、轻躁狂、混合性或抑郁发作;
|
2
|
有显著的DSM-IV轴II诊断,提示双相障碍用药物治疗无效或对方案依从性有影响;
|
3
|
当前或既往符合双相障碍除外的其他DSM-IV轴 I诊断或接受过相应治疗(包括神经性厌食症或神经性贪食症),或过去2年内曾诊断为心境恶劣;
|
4
|
有精神病性症状或体征;
|
5
|
经哥伦比亚自杀严重度评定量表-基线评估以及研究者判断,受试者存在自杀风险,或在筛选前6个月内有自杀行为/企图;
|
6
|
IQ
|
7
|
入选前12个月内有物质滥用或依赖史(DSM- IV所定义的物质类别,不包括尼古丁和咖啡因但包括酒精)或筛查过程中违禁药物(不包括尼古丁或咖啡因)尿检阳性;
|
8
|
进入开放期前4周内服用过氟西汀 ;前2周内服用过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或其他激素类药物; 基线访视前7天内服用过咯匹那韦/利托那韦或阿扎那韦/利托那韦;
|
9
|
根据研究者判断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甲状腺功能、心电图、血液学、生化以及尿液检查等),或根据研究者判断该疾病或临床情况不适合进入本项研究(如急性、慢性心、肾、肝、肿瘤或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安全性方面的顾虑或影响拉莫三嗪代谢对安全性或疗效的评估形成干扰;
|
10
|
目前或既往被诊断患有癫痫;
|
11
|
病理性肥胖,即体重指数(BMI) >35 {BMI =体重( kg) 除以身高的平方(m2)} ;
|
12
|
单次或平均QTcB或QTcF > 450 msec;或者在束支传导阻滞受试者中QTc > 480 msec;
|
13
|
肝功能不全史;ALT或AST ≥ 2×ULN;ALP或总胆红素>1.5×ULN(仅有总胆红素>1.5×ULN但是直接胆红素
|
14
|
受试者对拉莫三嗪或者其成份有过敏包括皮疹,或对抗癫痫药物有皮疹反应 ,或对多种药物有频繁和/或严重的过敏反应;
|
15
|
筛选前6个月内参加过任何有关拉莫三嗪的研究,或筛选前4周内曾经使用拉莫三嗪;
|
16
|
目前或在过去30天内曾经参与其他与目前疾病不相关的临床研究,或在过去3个月内曾经参加过与目前疾病相关的临床研究;
|
17
|
筛选访视前3个月内启用系统心理治疗,或计划在本研究期间启用系统心理治疗;
|
18
|
正在怀孕或者哺乳期的女性,或者计划在研究期间怀孕的女性,或者不同意采用以下的避孕方式(例如,避孕套、注射孕激素、一种可靠的避孕隔膜、性伴侣进行输精管切除术或不性交)的患者。
|
|
4、试验分组
试验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拉莫三嗪分散片,英文名:Lamotrigine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25mg,50mg;口服;一天一次;
开放期:第1-2周,25mg规格,每次25mg;第3-4周,25mg规格,每次50mg;第5周,50mg规格,每次100mg;从第6周连续给药直至病情达到临床稳态进入随机期,最多不超过16周,50mg规格,每次200mg。
|
2
|
中文通用名:拉莫三嗪分散片,英文名:Lamotrigine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100mg;口服;一天一次;
双盲期:每次200mg;用药时程:连续给药直至研究的主要终点,最长不超过36周。
|
3
|
中文通用名:拉莫三嗪分散片,英文名:Lamotrigine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25mg,50mg;口服;一天一次; 开放期:第1-2周,25mg规格,每次25mg;第3-4周,25mg规格,每次50mg;第5周,50mg规格,每次100mg;从第6周连续给药直至病情达到临床稳态进入随机期,最多不超过16周,50mg规格,每次200mg。
|
4
|
中文通用名:拉莫三嗪分散片,英文名:Lamotrigine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100mg;口服;一天一次; 双盲期:每次200mg;用药时程:连续给药直至研究的主要终点,最长不超过36周。
|
|
对照药 |
序号 |
名称 |
用法 |
1 |
中文通用名:安慰剂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100mg;口服;
双盲期:每晚一次,每次200mg。用药时程:连续给药至研究的主要终点,最长不超过36周。
|
2 |
中文通用名:安慰剂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100mg;口服; 双盲期:每晚一次,每次200mg。用药时程:连续给药至研究的主要终点,最长不超过36周。
|
|
5、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随机阶段内从随机双盲开始到需要进行干预(添加药物或电休克治疗)的时间(TIME),包括对抑郁、躁狂、轻躁狂及混合相的复燃和复发的干预。 |
随机双盲后的36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
次要终点指标及评价时间 |
序号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1 |
因躁狂、轻躁狂或混合相复发需要干预的时间(TIMan) |
随机双盲后的36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2 |
因抑郁相复发或复燃需要干预的时间(TIDep) |
随机双盲后的36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3 |
研究的未复发病例 |
随机双盲后的第36周 |
有效性指标
|
4 |
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和改善(CGI-S和CGI-I)评分相比基线变化 |
随机双盲后的36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5 |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总分相比基线变化 |
随机双盲后的36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6 |
杨氏躁狂量表总分相比基线相比的平均变化 |
随机双盲后的36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7 |
总体评价量表(GAS)总分与基线相比的平均变化 |
随机双盲后的36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8 |
安全性指标(不良事件、临床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心电图和自杀风险评估) |
开放期和双盲期 |
安全性指标
|
9 |
总生存TIME (TIME-SIS)。 |
随机双盲后的36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10 |
体重在随机双盲期相对基线的变化 |
随机双盲后的36周内 |
有效性指标
|
|
6、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MC)
无
7、为受试者购买试验伤害保险
有
四、研究者信息
1、主要研究者信息
1 |
姓名 |
王刚 |
学位 |
|
职称 |
教授 |
电话 |
010-58303189 |
Email |
gangwangdoc@gmail.com |
邮政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安康胡同5号 |
邮编 |
100088 |
单位名称 |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定医院 |
2、各参加机构信息
序号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 |
省(州) |
城市 |
1 |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定医院 |
王刚 |
中国 |
北京 |
北京 |
2 |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
吕路线 |
中国 |
河南 |
新乡 |
3 |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
李华芳 |
中国 |
上海 |
上海 |
4 |
湖南省脑科医院 |
张宏耕 |
中国 |
湖南 |
长沙 |
5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赵靖平 |
中国 |
湖南 |
长沙 |
6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张晋碚 |
中国 |
广东 |
广州 |
7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许毅 |
中国 |
浙江 |
杭州 |
8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李惠春 |
中国 |
浙江 |
杭州 |
9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张克让 |
中国 |
山西 |
太原 |
10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李涛 |
中国 |
四川 |
成都 |
11 |
南京脑科医院 |
谢世平 |
中国 |
江苏 |
南京 |
12 |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许秀峰 |
中国 |
云南 |
昆明 |
13 |
广州市精神病院 |
苗国栋 |
中国 |
广东 |
广州 |
14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胡建 |
中国 |
黑龙江 |
哈尔滨 |
15 |
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 |
崔利军 |
中国 |
河北 |
保定 |
16 |
北京回龙观医院 |
杨甫德 |
中国 |
北京 |
北京 |
17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
张鸿燕 |
中国 |
北京 |
北京 |
18 |
西京医院 |
谭庆荣 |
中国 |
陕西 |
西安 |
19 |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
李毅 |
中国 |
湖北 |
武汉 |
20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贾福军 |
中国 |
广东 |
广州 |
21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王学义 |
中国 |
河北 |
石家庄 |
五、伦理委员会信息
序号 |
名称 |
审查结论 |
批准日期/备案日期 |
1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伦理委员会 |
修改后同意
|
2012-06-12 |
六、试验状态信息
1、试验状态
已完成
2、试验人数
目标入组人数 |
国内: 416 ;
|
已入组人数 |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实际入组总人数 |
国内: 421 ;
|
3、受试者招募及试验完成日期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
国内:2012-08-21;
|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
试验完成日期
|
国内:2015-12-01;
|
七、临床试验结果摘要